“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延安的每一抔土里都浸漬著紅軍戰士的血汗,都埋葬著革命先烈的尸骨與靈魂。如今,我們來到了令無數人魂牽夢繞的革命圣地延安,不帶點延安‘土’特產肯定會有遺憾的,建議大家捧一抔延安的‘老娘土’帶回學校、帶回家?!鼻嗬砉ど鐣嵺`團隊帶隊老師劉榮穩說道。團隊隊員張瑩同學說:“返校后,我們將把延安“老娘土”放置在學院黨建活動室里,將“延安精神”分享給更多的學弟學妹們。同時,我們也會將延安“老娘土”放在書櫥里珍藏,見土見精神。”

在中國的很多地方有這樣一個習慣,若是有人第一次出遠門,總要攜帶一抔家鄉的“老娘土”。若是到了外地,水土不服,鬧肚子,將“老娘土”化開喝下一點,就會治愈。

青島理工大學信息與控制工程學院“青空之夏”社會實踐團隊獲批參加2021年全國大學生延安暑期社會實踐專項活動,7月20日,7名本科生在老師的帶領下乘火車向延安奔馳,因河南鄭州突發特大暴雨,團隊輾轉1500余公里,歷時30余小時,來到了心馳神往的革命圣地——延安,住上了期盼已久的窯洞。

活動期間,團隊一起走進南泥灣,重溫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在寶塔山重溫入黨誓詞,增強黨性意識;走進梁家河,探尋習近平總書記的知青歲月;參觀延安革命紀念館,感悟延安精神。一路走來,用心在感受,用情在體驗,有震撼,有淚水,有感染,有思考。

1935年10月19日,毛澤東帶領中央紅軍到達陜北延安的吳起鎮,開始了黨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輩革命家在這里十三個春秋的戰斗生活。在此期間,吸引了數萬有志青年們如潮水般接連而至,黨員人數由4萬余人發展到121萬人。中國共產黨在這里運籌帷幄,作出了關系中國革命前途命運的一系列重大決策。毛主席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理論著作大多是在延安撰寫的,毛澤東思想從這里形成、發展到成熟。這里孕育了偉大的“延安精神”,滋生了為人民服務的“老娘土”,厚植著了共產黨人的根脈。


蜿蜒的山溝溝,藍盈盈的天。實踐隊員們帶著精心準備的裝飾瓶,分別在寶塔山、棗園等地舉行取“老娘土”儀式,共唱團歌。當隊員們看著一抔抔圣土緩緩流入瓶中,那一抹紅色的中國情也在隊員們心中扎根愈深。團隊成員們表示,今后在前路迷茫、缺乏斗志的時候,拿出“老娘土”看一看,打開聞一聞,將延安精神作為航標燈,用奮斗書寫青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通訊員 劉榮穩)
實習編輯:李正玉
責任編輯:楊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