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8月6日訊 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深海一號”科考船近日從廈門起航,執行中國大洋第66航次科學考察任務。本航次是“深海一號”船入列以來執行的首個大洋綜合調查航次,海上調查作業共計45天,將主要利用深海淺鉆等裝備在西太平洋海域開展富鈷結殼資源環境調查。

中國大洋66航次調查區域位于西太平洋我國富鈷結殼勘探合同區及鄰近海域。該富鈷結殼勘探合同區由中國大洋協會與國際海底管理局于2014年簽署,我國擁有專屬勘探權。本航次將主要利用深海淺鉆開展富鈷結殼一般勘探和部分區塊詳細勘探工作,為富鈷結殼合同區資源評價、第一次區域優選與放棄提供關鍵支撐。同時,將開展環境基線和生物多樣性調查,收集環境基線數據,履行我國與國際海底管理局簽訂的富鈷結殼勘探合同義務,為西太平洋區域環境管理計劃做出貢獻。
本航次具有調查設備類型多、調查作業專業廣泛等特點。“深海一號”船搭載了淺鉆、多管取樣器、箱式取樣器等地質取樣設備,海底著陸器、浮游生物分層拖網、浮游生物垂直拖網等生物調查設備,溫鹽深儀、原位大體積水過濾器、錨系等水文探測設備,提高了與多種裝備的適配性。來自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第三海洋研究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浙江大學等12家單位57名科考隊員參加本航次,參航隊員專業涵蓋了地質、地球物理、物理海洋、生物、化學、微生物基因等多個學科。(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李勛祥)
責任編輯: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