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遍地“獨角獸”的年代,我們也需要更多的“專精特新”。
日前,青島市民營經濟發展局公示了2021年度青島市“專精特新”企業名單,共2421家企業入圍。這些企業多數深耕制造業,不是靠炒概念融資和砸錢快速擴張,而是依托技術創新一步一個腳印,在全球產業鏈和創新鏈的博弈中掌握主動權。

01
“專精特新”爆發并非偶然
2421家企業的數量再創新高,但“專精特新”的爆發并非偶然。
近兩年來,青島“專精特新”企業呈快速增長態勢,僅去年就認定了專精特新企業1521家,較上年認定數量同比增長66.3%,“專精特新”企業總數達到3274家。
此前發布的《青島市培育和獎勵隱形冠軍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實施方案(2019—2022年)》,提出組建青島市優勢高成長企業培育庫,建立健全分層孵化體系,構建企業從專精特新到細分市場隱形冠軍、從隱形冠軍到“小巨人”,從瞪羚到獨角獸的成長培育機制。
在這個孵化體系中,龐大的“專精特新”企業群體構成了堅實的底座,決定了能否有更多“小巨人”、瞪羚和獨角獸脫穎而出。
從行業分布看,2421家企業主要集中在高端裝備、家電電子、汽車機車、新材料、生物醫藥、信息技術等細分市場領域,比如青島小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青島自貿激光科技有限公司、青島中微創芯電子有限公司、思邁(青島)防護科技有限公司、青島華云空氣科技有限公司等。
這些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的“小而精”企業,“硬科技”色彩突出。其中,專注研發高精度3D機器視覺模組的小優智能,去年獲得同創偉業、石湖基金的千萬級融資;中微創芯推出的IGBT芯片等產品,已批量應用于感應加熱、逆變焊機、工業/家電變頻、新能源等領域。
02
中央政策信號明確
“專精特新”是新時代中小企業發展的方向,中央支持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道路的政策信號十分明確。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特別指出要強化科技創新和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加強基礎研究,推動應用研究,開展補鏈強鏈專項行動,加快解決“卡脖子”難題,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7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全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峰論壇上提到:“‘專精特新’的靈魂是創新。當前,科技創新既是發展問題更是生存問題。企業家們要以‘專精特新’為方向,聚焦主業、苦練內功、強化創新,把企業打造為掌握獨門絕技的‘單打冠軍’或‘配套專家’。”
在此之前,財政部、工信部聯合印發《關于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明確中央財政安排百億資金獎補“專精特新”的佼佼者——“小巨人”企業。青島首批28家“小巨人”和3家服務平臺獲得7442萬元獎補資金。
資本市場也精準發力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科創板、創業板、新三板改革、深市主板和中小板合并、轉板制度出爐等一系列重要舉措,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提供了融資平臺。就在8月4日,創業板上市公司數量達1000家,其中915家符合高新技術企業標準,586家符合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標準,占比分別達92%和59%??梢哉f它們大部分都是“專精特新”屬性的“打單冠軍”。(周曉峰)
企業名單掃描下方二維碼查看!

責任編輯:孫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