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8月12日訊 可愛的毛絨玩具、實用的生活小用品,這些至少也需花費十幾元購買的東西,現在只需微信掃一掃便可免費領取——這是天上掉下的餡餅,還是人為設置的陷阱?觀海新聞記者于膠州市公安局獲悉,近日,膠州出現一起“掃二維碼可得免費玩具”騙局,市民劉女士被騙37000元。目前,犯罪嫌疑人已被警方抓獲。
據了解,8月3日,家住膠州市李哥莊鎮“青島風景”小區的劉女士發現小區里來了一男一女,兩人將一些玩具擺在地上。“攤主”周某向劉女士介紹,掃描其提供的二維碼,將掃出來的內容分享到微信好友群,不用花錢就可以免費得到地上的玩具,分享越多,得到的玩具就越多。聽了周某的介紹,劉女士沒想太多,趕緊掃描了二維碼,出現一張招聘的海報,看起來并無異常。根據周某的提示,劉女士將海報分享到自己的多個微信好友群,免費得到了三個玩具。

回到家后,劉女士發現自己被拉進了一個新的微信群中。群里有人向她推薦網絡刷單,并稱可通過“返利”賺錢。根據對方提供的教程,劉女士開始進行“刷單”。很快,劉女士陷入騙子挖好的陷阱中,被騙37000元。發現被騙后,劉女士趕緊到膠州市公安局李哥莊派出所報案。
8月4日,李哥莊派出所接到報警,稱又有人在小區里擺攤免費送玩具。接到報警后,民警快速到達現場,將正在擺攤的周某夫妻二人帶到派出所。

據周某交代,2021年5月份,他通過QQ認識了一個叫“狂炸”的網友,“狂炸”提供給周某一個二維碼,讓周某推銷他的二維碼,并稱只要有人掃碼后轉發掃出來的“廣告”到微信群,周某便可收到紅包,每轉發5個群可以得到12元。
怎么吸引更多人掃碼?“狂炸”把周某拉入了“做單群”中,按照群里教的辦法,周某到市場上批發了一些玩具,白天跑滴滴,傍晚時便到各小區擺攤,只要有人買玩具,便讓人掃碼免費得玩具。抓住“不拿白不拿”的心態后,周某的“買賣”做得不錯,“狂炸”先后給其發去紅包6000多元。而劉女士就是在掃描了周某提供的二維碼后,被拉進了騙子群,從而進一步被騙37000元。
周某表示,自己沒想到,他本是讓人掃個二維碼,沒想到這個二維碼是個圈套。當聽說劉女士被騙后,周某表示非常后悔,并表示自己以后堅決不會再干這樣的虧心事了。
周某陳述事情經過。
警方提示,劉女士的遭遇并非個案。一般而言,“微信掃一掃,十個禮品九個坑”。在面對正常營銷手段時,市民可以按需參與;面對需要搜集個人信息的環節時,需警惕是否會導致泄露隱私,致財物受損;在被推廣虛假購物網站、招工網站、賭博網站等,需嚴厲拒絕,謹防詐騙。

除此之外,市民需警惕“病毒植入二維碼”“授權裂變登陸”“輔助注冊或解封賬號”等新型詐騙手段,以避免被盜取銀行卡等賬戶密碼,致財物受損,或不慎淪為“犯罪幫兇”。
警方提示,“掃二維碼免費得玩具”這類詐騙利用受害人群體中普遍存在的“貪圖小利”的心理實施詐騙。市民一定要慎重甄別網絡虛擬身份,切不可相信來路不明的二維碼,填寫賬號、密碼時,一定要驗明對方身份真假,謹防受騙。(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羅震 文/圖 通訊員 趙敬美)
責任編輯: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