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剛德和劉艷艷,萊西市沽河街道西莊村西一對“80后”年輕農民夫妻,10多年前,因為喜歡多肉植物,在工廠打工的夫妻倆放棄上班族的生活,回到村里承包了土地,蓋起了大棚,養起了多肉植物。經過多年的創新培育,夫妻倆不僅建成了一個“多肉花園”,而且還自主創新,嫁接出上百個多肉新品種。如今,夫妻倆依托網絡直播平臺,單日最多帶貨銷售量達到好幾萬元,成了遠近聞名的農民“網紅”,自己種植的多肉植物不僅成不“網紅”銷到了全國,還深受歐美國家消費者的喜愛,一年下來夫妻倆能輕松賺到30多萬元。今年,夫妻倆又在萊西市沽河街道呂家莊村開創了第二個多肉繁育基地,他們將帶領當地農民一起把“小”多肉做成“大”產業。

夫妻種出“多肉花園”
大晚霞、唐印錦、紅寶石、黑蘿莉、綺羅妖樁、桃美人、血燕、安娜玫瑰、梅花柏迪......走進溫室大棚,滿眼都是形態各異的多肉植物。今年37歲的劉艷艷說起多肉來如數家珍。10多年前,劉艷艷和丈夫王剛德同在一家企業上班,雖然收入不多,但一家人的小日子過的很幸福舒適。最后,夫妻倆的一個共同愛好,讓他們決定辭工回鄉務農。
“我們倆結婚時都喜歡養多肉植物,后來就想干脆不上班了,回村里種幾畝地,發展多肉產業。”劉艷艷介紹,11年前,因為他和丈夫都非常喜歡多肉植物,但那個時候在內地還不多見,結婚后在家里養成一些,后來又通過自學嫁接技術,利用日本引進的一些品種進行嫁接,培育出了自己的新品種。
11年前,劉艷艷夫妻倆正式辭掉工作,回到了萊西市沽河街道西莊村。在家門口承包了幾畝地,用打工攢下的積累蓋起了兩個冬暖大棚,開始發展起多肉植物培育。由于喜歡多肉,早已經對多肉生活習性很熟悉的夫妻倆,種植起來得心應手,很快便“入坑”了。短短兩年時間,兩個大棚里已經培育了成千上萬多株多肉植物。
這對“80后”夫妻種出“多肉花園”的消息,在當地很快傳開,成了遠近聞名的夫妻“花仙子”,浪漫“花仙子”的愛情故事讓許多人羨慕不已,城里的許多花店老板紛紛前來和他們合作。多年來,由于多肉市場時好時壞,夫妻倆卻一直堅守培育多肉植物,他們的多肉品種大多是從日本及海外引進的珍貴品種,許多品種在國內市場上很難見到,價格從幾十元到數千元不等?!盀榱伺嘤缕贩N,丈夫剛德花上萬元錢從日本引進好品種,作為砧木進行嫁接,培育出了不少適合青島本地海洋性氣候生長的多肉品種。”劉艷艷說。

“網紅”農民日賺萬元
隨著直播帶貨成為常態,王剛德和妻子劉艷艷作為農民“網紅”代表,讓青島的多肉品種走向更多的家庭。劉艷艷說,網上直播帶貨,主要還是看內容好不好,產品是不是讓大家喜歡,另一個就是和粉絲之間建立一個長期的溝通,形成融洽的關系。拿多肉這個產品來說,經過多年的培育,目前通過嫁接等技術,她和丈夫一起培育出“青島牌”多肉種類至少有上百個,種植的多肉庫存有幾十萬株,而他們這些多肉銷售出去后,都一直和用戶之間有聯系,多肉用戶遇到什么問題,隨時可以找他們夫婦倆尋問。
“直播帶貨,打開了銷售的大通道,原來銷售的區域小而有限,現在有了直播,村里的多肉滿世界跑。最遠銷到了歐美國家?!眲⑵G艷興奮地說,每天上午9點,他和丈夫一起準時開播,兩個小時的直播時間,最多會聚集上萬名“肉粉”,而每年的春秋兩季的單日銷售過萬已經成為常態。
“大家看到的這個品種是黑蘿莉,到了春秋天,陽光一照色彩會更好看.......”平時,多肉溫式大棚就是直播間,劉艷艷拿著手機,在上千平米的大棚里介紹自己的多肉品種。短短兩個小時,數千名“肉粉”中就有200多人下單購買。王剛德介紹,多肉因個體差異性大,方便運輸等優勢,成為花卉產業中最適合網絡直播帶貨的產品。尤其是這兩年,通過直播發展壯大的多肉商家不在少數。大量多肉基地和大棚花農紛紛加入,電商零售成為多肉行業的新趨勢。而西莊村多肉培育基地,是萊西最大的一個培育基地,一年除了夏天比較淡外,春秋兩季都是銷售旺季。通過直播帶貨的方式向顧客推薦多肉植物,一年下來,夫妻倆靠多肉直播銷售至少能賺到30多萬元。

夫妻倆成了多肉“專家”
“我們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并沒有專門學過多肉種植和培育。因為平時喜歡天天研究,一天天對多肉植物有了感情,才能培育出更多的新品種。創造出了多肉的經濟價值。”劉艷艷說,起初大規模培育多肉過程中,也會遇到一些花長得不好,或者說根系不好,或者說品相不太好,他們夫妻倆就開始請教一些這方面的專家,包括一些資深的愛好者。然后逐漸通過配土、光照、澆水、施肥,慢慢的掌握了多肉的各種生活習性。
“一年中有兩個入手多肉的好季節,最好的是秋季,其次就是春季了,一般這個時候入手的多肉,不容易出現黑腐的現象,養護較為簡單,也比較容易養出狀態來......”
“在養護方面,橙夢露喜歡干燥、涼爽、光照充足的環境,養在家中一定要注意通風,在光照方面一年中除了夏季要適當遮陽,避免暴曬外,其它三季可全日照養護,冬季保持在5℃以上,夏季溫度保持在35℃以下的環境中生長即可......”
“大部分多肉很耐干旱,澆水和其它多肉一樣,要做到不干不澆,澆就澆透的原則,平時保持盆土寧干勿濕的狀態,別讓土壤中存水,特別是冬季,保持盆土偏干燥,還可以提高它的抗寒能力......”在直播帶貨的同時,劉艷艷經常和“肉粉”們講述多肉養護的一些常識,成千上萬的用戶,也因為多肉和劉艷艷夫妻倆成了朋友。
10多年的種植多肉過程中,劉艷艷和丈夫已經成了多肉培育的“專家”。今年,劉艷艷和丈夫王剛德又在附近的呂家莊村承包了兩個大棚,在這里建立起了第二個多肉培育基地,接下來,他們將劃引入更多新品種,把多肉產業做精做大,帶著大伙一起奔向多肉培育的小康之路。
對話:因為喜歡所以浪漫
記 者:種植多肉這么多年,收獲最大的是什么?
劉艷艷:開始確實是因為喜歡多肉,俺倆(夫妻倆)都是“肉粉”,所以追求一致,這個事情做起來就很快樂。要說收獲最大的,就是快樂和浪漫吧,其次才是賺錢。
記 者:你們夫妻倆都喜歡多肉植物,現在通過直播分享給了更多人,是一種什么心情?
劉艷艷:夫妻倆都喜歡的事情,最終做成了小產業。每次直播時,都要向大家介紹多肉的常識,這個時候很開心,不僅能賺錢,而且還可以和全國這么多朋友一起分享多肉帶來的浪漫快樂時刻。
記 者:你喜歡多肉是因為妻子嗎?
王剛德:這里面有很大成分吧。我開始也比較喜歡,但她比我更喜歡,所以隨著我們種植的多肉越來越多,感悟也就越來越好,最終因為情節做成了產業,在做這個事情的過程中,我們也得到了浪漫和幸福。
記 者:將來有什么打算?
王剛德:還是要種多肉。不僅自己種,而且要在家鄉的這片土地上種出最大的多肉基地,通過網絡銷售到更多的地方,將來也會培育出更多的青島牌多肉品種,讓全世界都知道青島萊西這個地方的生產多肉植物。(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康曉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