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宿正來(右)在大棚內與種植戶一起察看藍莓長勢
8月酷熱難當,在青島西海岸新區紅石崖街道雷家店子股份經濟合作社的一處草莓大棚里,全身被汗水浸透的“第一書記”宿正來與種植戶一起察看藍莓的長勢。
在草莓大棚里為何會種植藍莓?這正是宿正來向種植戶推薦的種植新模式。作為中德聯合集團派駐雷家店子股份經濟合作社的“第一書記”,宿正來上任一年多來,扎根基層當好參謀員,帶領廣大種植戶打破思想藩籬,讓“小草莓”長成撬動鄉村振興的“大力量”。
創新種植模式
雷家店子已有近30年的草莓種植歷史,目前有草莓種植戶130余家,種植面積220余畝,草莓大棚360余個。“雷家店子要實現鄉村振興,就要立足草莓產業優勢,不斷提高種植戶的收入。”宿正來深知這一點,上任以來就在創新草莓種植模式上下足了功夫,目前正在試點草莓大棚里復種藍莓。
“會不會影響草莓生長?”“會不會影響產量?”面對種植新模式,不少種植戶都有顧慮。宿正來與合作社黨支部書記孫連有商量后決定,由孫連有帶頭給大家做示范。“2021年看來,效果明顯,藍莓長勢不錯,草莓收成也很好,一畝地年收入能達到四五萬塊錢。”孫連有介紹,“苗子該換就換,大棚該修就修,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跟上發展的步伐。”
“草莓屬于時令水果,等到草莓過了季節后,還可以讓游客采摘藍莓。”宿正來介紹,這種模式成型后將在雷家店子全面推廣,種植戶的收入將顯著增加。
更新種植理念
擔任“第一書記”以來,宿正來圍繞草莓產業做了大量調研。他認為,想把這個產業做大做強,首先要打破種植戶的思想藩籬。
2021年年初,在紅石崖街道鄉村振興工作隊的支持下,宿正來邀請農業公司的專家為種植戶授課,講授選苗、田間管理等內容。此外,還組織種植戶到煙臺現代果業發展有限公司學習草莓種植新技術,不斷更新種植戶的種植理念。
2021年三月份,紅石崖雷家店子第十二屆草莓節開幕。宿正來聯合鄉村振興工作隊邀請文藝團體、攝影團體等大力開展宣傳推廣活動,實現品牌節會與文旅產業互動融合,讓此屆草莓節成功“出圈”。
“這屆草莓節游客量達到8萬余人次,收入創造歷屆草莓節紀錄,估計在一千萬元左右。”宿正來告訴青島西海岸報記者,“我們下半年將引進一些優質草莓品種進行試種,且計劃對草莓進行深加工,并通過電商平臺將雷家店子的草莓銷往全國各地。”
攻堅“急難愁盼”
2020年初受疫情影響,雷家店子的草莓大棚處于封閉管理狀態,導致游客驟減、草莓嚴重滯銷,種植戶們心急如焚。
了解情況后,宿正來第一時間與黨建聯建共建單位中德聯合集團黨委、中建八局四公司青島公司黨總支聯系對接,由兩家公司籌集資金采購草莓;組織黨員干部、青年志愿者通過短視頻平臺在線直播,幫助合作社推銷愛心草莓;并將愛心草莓捐贈給一線抗疫工作人員,既能傳遞愛心又能為種植戶解燃眉之急。疫情防控期間,宿正來幫助雷家店子銷售草莓40000余斤。
“作為‘第一書記’,不僅要強黨建、抓發展,更重要的是真正服務當地群眾,解決他們的‘急難愁盼’問題。”宿正來告訴記者。宿正來邀請黃島中醫院的專家團隊,到合作社常態化開展義診,為行動不便的居民提供上門診療服務;走訪慰問孤寡老人等特殊群體,打造養老服務驛站,不斷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稿件原載于2021年8月16日《青島西海岸報》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