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也是疫情防控的重要法寶。面對疫情所帶來的新情況、新問題,要科學決策,精準施策,充分利用好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數字技術,助力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效能,筑牢戰疫的“智慧防線”。
充分利用數字技術,提升疫情防控的反應速度和精準度。從去年年初至今,在國家引導和社會需求的催化下,眾多科技力量紛紛登場。實踐已經證明,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能幫助有關部門有效提升疫情預警能力,提高疫情防控精度。比如,健康碼、行程碼、物流碼等陸續得到推廣,已成為全國人民抗擊疫情的“標配”。一些物流與供應鏈企業發揮數字化專業優勢,在大規模物資調配方面大有作為。很多地方借助信息技術打造智慧“云平臺”,在疫情監測等多個環節發揮關鍵作用,推動多維度疫情共享,增強信息韌性,實現信息鏈條完善、信息精準對接、風險死角回避等,掌握了防疫工作主動權。
讓數字技術在更多場景發揮作用,更好地助力疫情防控。鐘南山院士表示,信息通信技術為疫情防控提供了強大支撐,在態勢的研判、信息共享、流行病學的分析等方面顯示了巨大能量。最近德爾塔變異毒株來襲,疫情防控形勢驟然嚴峻。在這一輪抗疫中,無論是防疫一線的消毒機器人,還是鄉鎮社區中宣傳喊話的無人機等,都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上海一家企業研發出-18℃冷鏈貨物消毒機,可以實現免掏箱、非接觸,更安全地給冷鏈集裝箱內貨物消毒,減少感染風險。青島海關在青島膠東國際機場啟用了移動P2+實驗室,具有快速部署、靈活調動等特點,現場采集的樣本可實現“國境門口”檢測,大幅縮短樣本流轉時間,降低樣本運輸泄露風險,“隨到隨檢”提高檢測效率。
發揮線上動員優勢,線上線下更好融合,凝聚抗疫力量。在疫情防控中,網上社群動員展現出“云力量”落地后的巨大動能。無論是公益號召,還是服務倡議,都能得到積極響應。當然,科技手段的創新,離不開治理思維的創新。這也給我們以啟示,日常工作中要積極創新思路,用好科技這把利器,為防控疫情提供暢通有序的治理平臺,為維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提供堅實保障。
進一步創造條件,讓數字技術更好地賦能疫情防控。要打破更多數據“壁壘”,織密精密防控網,不斷優化提升數字防疫系統的數據開發、開放、共享、保護等機制。比如,不久前,全國首個“健康碼防疫”停車場在嘉興某小區上線,可自動識別對應車主健康碼信息,保障居民健康出行,免去了車主進出停車場還需要搖下車窗出示健康碼的環節。而做到這一點,正是因為打通了小區停車場管理系統與相關部門管理系統的數據。當然,技術升級還要多考慮基層等防疫一線的需求,保證“接地氣”,才能見實效。
抗擊疫情是一場人民戰爭,也是一場科技之戰。只要我們用好科技利劍,不斷更新防控手段,就能筑牢抗疫的“智慧防線”,打贏這場硬仗。(王學義)
責任編輯:程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