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8月22日訊 6月20日,第四批151名赴上海專業實訓干部啟程“南下”,到今天,百余天的實訓工作已經過去三分之二。60余天,依舊聚焦現代服務業,圍繞“人才賦能”“數字賦能”主線,專業實訓干部深入實訓單位學,跟著實訓單位干,圍著實訓單位轉。在沉浸式學習的同時,創新推出“1+1+N”學習模式,還利用“項目協同管理機制”,以“揭榜掛帥”形式,探尋上海經驗與青島實際相結合的“文章”,到目前已為50多個項目牽線搭橋,并有10余個項目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協同、高效的管理機制,產生了增進青滬交流、增加合作機會、增強隊內融合的乘數效應。
融入場景——
反向學習訴求不斷表達
赴上海專業實訓,首先要做的是融入場景“學”,像解剖麻雀一樣,從不同的角度體驗所在企業的各個方面。如上海企業家的專業素養、敬業態度、契約精神,以及捕捉商機的能力、構思項目的能力、整合資源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隨著專業實訓的不斷深入,企業也想知道如何實現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的巧妙互動,一種反向學習的訴求也在不斷表達。
“黨建工作在民營企業發展中能發揮什么樣的作用?公務員管理體制對企業經營管理有何啟發、借鑒意義?”一次座談,實訓單位妙文國際董事長王愛民,向專業實訓干部胡耀江、汪科提出了一個疑問。

疑問提出的背景是作為民營企業的妙文國際,市場規模不斷擴大,人才需求不斷提升,王愛民迫切想探索出一種更有效的管理機制,來促進企業效率提升。因此,借助專業實訓這一平臺,8月14日,一場以“公務員管理在企業中的實踐”為題的主題講座與分享會在妙文國際舉行。來自市委組織部的專業實訓干部殷連剛、張政,結合自己的人才工作經驗以及民營企業特銳德“生態黨建”案例進行分享,讓參會的高管找到了政府與企業“共振”的契合點。
有類似需求的還有實訓單位普洛斯,作為一家外資企業,他們也對黨建及公務員管理機制表示出濃厚興趣。另外,集“外企的嚴謹、國企的規范、民企的靈活”于一體的實訓單位益海嘉里,也通過各種交流,不斷在與專業實訓干部的“碰撞”中尋找決策的可行性評估。
“實訓單位反向學習訴求的表達,一方面是對實訓干部沉浸式學習的認可,只有踏踏實實沉下心來,甘當‘學生’,善搭‘橋梁’,才能形成與實訓單位的良性互動;另一方面,無論是外資企業還是民營企業,從企業‘需求側’也可深刻認識到,企業黨建與企業發展互為促進,在服務決策、開拓市場、革新技術、弘揚正氣、提高效益等方面,必將凝聚起推動企業發展的強大正能量。”第四批赴上海專業實訓隊臨時黨總支書記殷連剛說。
有的放矢——
創新推出“1+1+N”學習模式
無論是在實訓單位學習,還是外出走訪調研,出發點一定是“青島所需”,是“帶著問題來上海,帶著答案回青島”。
為提高學習調研精準度,不做無用功,在謀劃“接上海”“接青島”兩篇文章上,第四批赴上海專業實訓隊明確工作流程,創新推出“1+1+N”學習模式。即構建一個釘釘“滬”動云平臺發布調研主題,由臨時黨總支指定一名班委掛帥,相關聯行業多名隊員跟進參與。
“全面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牢牢把握發展主動權”,這是數字青島建設歷次工作會議強調的重點。因此,“數字賦能”被列為第四次赴上海專業實訓工作的重要主線。圍繞這一主線,在上海整體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的背景下,與市民群眾生活和城市治理息息相關的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城市運行“一網統管”,成為第四批赴上海專業實訓隊的重點調研課題。

如“‘煙花’兩次登陸,上海如何通過數據集成來及時預警、研判”“疫情反復,上海如何迅速構建一整套應急機制做到‘臨陣不慌’”“流程繁雜的審批,上海如何做到‘只進一次門,只跑一次腿’”,這樣的專題調研在實訓平臺一經發布,班委成員牽頭,大數據、城管、公安、審批、交通、規劃等相關行業專業實訓干部迅速“接龍”組隊,到上海市大數據中心、上海數字治理研究院、各區政務服務中心等調研,做到了有的放矢。
調研的“精準釋放”,在其他領域也成效明顯。如聚焦“人才賦能”,旨在促進青滬人才合作、科研交流、成果轉化的青島-上海創新創業基地正在加速成型;為持續放大康復大學“虹吸效應”,打造國內一流的康復產業園,與上海交大轉化醫學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上??祻吐撁说鹊膶尤宅F雛形;在法律服務方面,為借力上海規模大所、專業強所、特色名所的優勢,專業實訓隊與蘭迪律師事務所精準對接、主動服務,也收獲了蘭迪青島分所正式獲批設立的實質成效。
揭榜掛帥——
項目協同管理機制獲得乘數效應
在沉浸式學習、精準化調研的基礎上,第四批赴上海專業實訓隊創新路數打法,發揮平臺優勢,建立健全項目協同管理機制,青滬多方聯動共下“一盤棋”。

實訓期間,臨時黨總支書記殷連剛在普洛斯中國總部了解到G7“云掛大屏”以及“數字貨艙”在運輸調度中的實際應用等有關情況,觸發了將其應用于渣土車智慧化管理,借以破解這一青島城管工作難點的思路。隨后,實訓隊內部打破常規的組別架構,從職能管理部門和問題多發區市兩個維度出發,圍繞如何將G7集團的數字技術嫁接到渣土車智慧化管理之中,對口定向、聯合組隊,深入研究。
明確方向后,專題組采取“線上+線下”“青島發問+上海作答”的方式,現場連線市交通運輸局、市綜合行政執法支隊、市城市管理指揮中心、市環境衛生發展中心等,直陳渣土車隨意傾倒、無牌渣土車難以管理等痛點,由G7集團技術?員把脈問診,探討全場景閉環監管的數字化技術,分析預判數據接入、系統兼容等可能出現的新情況,研究各區市個性化需求的可行路徑,并形成一攬子解決預案。堵點打通后,來自膠州市的實訓干部主動對接,著手開展項目落地先行先試。
建立健全項目協同制,是青島市第四批赴上海專業實訓隊做好“接上海”“接青島”兩篇文章的重要保障。自機制建立以來,實訓隊圍繞重大項目在前期對接、中端鏈接、后續落地的全過程、各方面,集合各方力量,不斷提高工作效率,壓縮行政成本,形成縱橫聯動、條塊銜接、點面結合的項目統籌推進良好格局。目前,通過“揭榜掛帥”方式已為50多個項目牽線搭橋,經過鏈接整合資源,上合示范區管委與綠地全球商品貿易港集團、城陽區與上海智能傳感器產業園暨國家智能傳感器創新中心、平度市青島同輝汽車與上海酷哇機器人等10余個項目已落地或取得階段性成果,為青滬更密切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礎。(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駐滬記者 胡相洋 文/圖)
責任編輯:孫源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