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項試點任務實踐形成143個創新案例,3項創新舉措在全國復制推廣,引進世界500強投資項目23個……青島自貿片區爆發出巨大的熱度與能量——
平均5天一項“創新”,“自貿試驗”頻結碩果
建設自貿區,是黨中央在新時代推進改革開放的一項戰略舉措,在改革開放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作為改革開放試驗田,我國陸續設立的21個自貿試驗區銳意改革創新,深化對外開放,推動區域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今年上半年,我國21個自貿試驗區實際使用外資1008.8億元,實現進出口總額約3.0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4.9%和31.9%,以不到全國千分之四的國土面積,實現了占全國16.6%的外商投資和16.6%的進出口。
2019年8月26日,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獲批設立,涵蓋濟南、青島、煙臺三個片區。青島片區面積52平方公里,占山東自貿試驗區實施范圍的43.3%,面積最大、承擔的試點任務最多。建設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青島片區,意味著青島站到了我國改革開放的“最前排”,迎來更全方位、更深層次、更寬領域的開放。

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孫進濤 攝
106項試點任務實踐形成143個創新案例,3項創新舉措在全國復制推廣,13個首創型案例獲選山東首批“最佳實踐案例”并復制推廣;引進世界500強投資項目23個,新增納稅主體是成立前納稅主體總量的70%以上;外貿進出口增速高于全國30多個百分點;跨境電商進出口連續兩年以3倍增速增長……
進入“自貿時間”兩年來,青島片區爆發出巨大的熱度與能量,成為城市高水平對外開放、制度創新示范帶動的高地。
制度創新
總結形成143個創新案例
“有了分類監管政策,非保稅貨物可以與保稅貨物同倉存儲,并在不移動庫位的情況下隨時完成狀態轉換,不但能降低物流成本,還讓倉庫庫容利用率提高30%以上。” 對疫情下的倉庫存儲量,青島中港倉儲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利曉非常滿意。他說,對受疫情影響導致保稅倉位下降的企業來說,這一監管模式無疑是雪中送炭。
王利曉提到的貨物按狀態分類監管,是青島自貿片區推廣的一項特殊區域海關監管創新政策,也是山東通過國務院部級聯席會議推廣的創新案例之一。該模式允許非保稅貨物以非報關的方式進入海關特殊監管區域,與保稅貨物集拼、分撥后,實際離境出口或者出區返回境內,具有充分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有效盤活區內倉儲資源等優點,受到區內企業廣泛歡迎。
自貿區建設的核心任務是制度創新。設立兩年來,青島自貿片區106項試點任務全部實施,總結形成143個創新案例,平均5天推出一項創新成果。其中,進口原油“先放后檢”監管模式在全國復制推廣;保稅原油“混兌調和業務模式”等13個創新舉措在全省復制推廣。
其中,進口原油“先放后檢”模式是深入推進國務院“放管服”改革,進一步優化口岸營商環境,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的重要舉措。青島實華原油碼頭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實施‘先放后檢’以后,我們公司的進口原油抵港后無需等待海關實驗室檢測結果,就可以卸貨、轉運,放行周期從2至3天壓縮到了半天,每船原油可節省100多萬元的船舶滯期費和租罐費,平均每噸降低成本4塊錢。同時進口原油提貨速度加快,提升我公司罐容周轉效率35%,帶動油輪靠泊速度的提高,有效解決了進口油輪滯港的問題。”
據黃島海關介紹,自2020年10月1日實施以來,該關共采用“先放后檢”模式監管進口原油256船次、重量3875萬噸,累計減少驗放時間超過12000小時。
兩年里,青島自貿片區克服創新舉措碎片化現象,更加注重制度創新的頂層設計和系統性安排,積極探索全鏈條、全流程、全體系的系統集成創新模式,深入開展首創性、差異性、集成性改革探索。圍繞提升貿易、投資、科技創新、人才交流、金融、港航物流便利化等六大領域,青島片區推出的一系列集成性創新舉措為企業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成效,大大提升了企業的獲得感和滿意度,凝聚了推動發展的強大動力。
對外開放
上半年外貿進出口同比增59.3%
不久前,青島自貿片區在政務服務大廳“自貿全鏈幫”服務專區設立國際人才服務專窗,為國際人才提供成長伙伴式服務。國際人才服務專窗可以提供工作許可、居留許可幫辦代辦,以及國際人才政策咨詢、申報輔導、法律咨詢、就業對接等服務。
這種著力構建“類海外”環境的措施,讓片區內的外資企業感觸頗深。“我們是青島自貿片區一家德資企業,國際人才服務專窗的設立為企業解決了大問題。下一步,在工作許可和居留許可辦理,以及國際人才政策申報上我們都可以找到專業團隊作支撐,省時又省力。”青島標邁自動化裝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延坤說。
自貿區,是一種更高標準的開放。設立兩年來,青島自貿片區聚焦全球配置資源,不斷拓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和中日韓區域經濟合作的廣度和深度,實現資本、技術、人才、信息等資源要素自由流動,為更多外資企業投資中國、投資青島開拓了空間,培育了土壤。
前段時間,青島引進的首個世界500強總部項目——日本歐力士產業運營平臺總部項目通過工商名稱核準,標志著項目取得重要進展。該項目作為青島自貿片區成立以來引進的最大體量外商投資項目,對青島招商引資具有里程碑意義。該項目能夠落地,得益于青島日本“國際客廳”全面打通中日雙方產業合作、經貿交流通道,短短兩個月時間完成與歐力士集團的洽談、協議及合作方案起草等工作,迅速促成簽約。
兩年來,青島自貿片區重點打造了青島中德“國際客廳”、青島日本“國際客廳”,為進入中國市場的德日企業、商會以及有意對接國際的中國地方政府、企業,提供集展示、推介、路演、接洽、交易等功能于一體的平臺,提供法律、審計、會計、簽證、生活等全方位配套服務。據介紹,從去年5月份開門納客以來,青島日本“國際客廳”已簽約、落戶企業機構28家,建立起100多家日本企業的技術合作數據庫,并與日中經濟協會、瑞穗銀行等15家機構及9家日本地方政府在華辦事處建立戰略合作關系。
高水平開放推動了外資外貿高質量跨越式發展。2021年上半年,青島自貿片區完成外貿進出口882.1億元,同比增長59.3%,增速分別高于全市、全省、全國19.7個百分點、17.1個百分點和32.2個百分點;實際利用外資5.35億美元,同比增長127%,每平方公里實際利用外資是全國自貿區平均值的1.7倍。
營商環境
新引進世界500強投資項目23個
全國首個德資職業技能培訓機構僅用一天拿到營業執照;山東自貿區首家外商獨資旅行社通過“云上審批”,不到一個小時實現跨國落戶;創新推出“先退后核”+“出口退稅貸”稅務服務,企業首次申報出口退稅平均辦結時間由20個工作日以上壓縮至5個工作日以內……
青島自貿片區著眼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加快營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服務市場主體的意識越來越強。兩年來,青島片區營商環境不斷優化,進一步激發了市場主體活力。
青島片區在全國率先實行了“一證(照)通”改革新模式,整合多個行業主管部門事項,選定職業培訓學校、書店、電影放映等辦件頻率高的行業,進行一次辦成“一件事”的全鏈條流程再造。青島片區打造了全國首個24小時“不打烊”企業設立智能登記系統,將涉及企業登記的“企業名稱、戶籍地址、企業登記住所”等相關要素數字化、標準化,以自動智能審批替代傳統人工審批。得益于該系統,前灣保稅港區企業開辦已壓縮至2個環節、1個工作日全部辦結。
7月7日,由日本優然株式會社投資設立的青島必思普樂人力資源開發有限公司在青島自貿片區完成注冊,成為山東首家外商獨資人力資源機構,填補了中高端人才雙向交流缺乏外資載體的空白。為克服疫情期間跨境投資的不便因素,該項目通過“跨國不見面審批云辦理”高效完成注冊流程,從正式網上提交材料到發證,整個審批過程用了不到2個小時。
“具體工作中,我們圍繞投資更加便利、貿易更加便利、金融更加便利、生活更加便利四個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工作,為落地青島自貿片區的企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青島片區營商環境辦公室主任周峰表示。盡最大努力為企業節約時間和成本,成為青島片區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的出發點。
“自貿區的政策在哪里?就在市場主體的訴求上。”青島市委常委,西海岸新區工委書記、區委書記,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青島前灣保稅港區)工委書記孫永紅說。以滿足訴求為初衷,青島片區著力優化營商環境,入駐市場主體快速增長。
截至目前,青島自貿片區新增納稅主體8841個,占成立前該區域納稅主體總量的72.6%;新引進世界500強投資項目23個,累計達到115個,獲評“中國十大最具投資價值園區”。
產業發展
打造“航貿金”耦合發展主陣地
一切改革創新,都是為了發展。
根據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青島片區將圍繞四個方面的目標定位,重點發展國際貿易、現代海洋、航運物流、現代金融、先進制造五大產業。兩年來,多個相關項目在青島片區集聚成勢,初步構建出支撐片區發展的產業體系。
今年3月,位于青島自貿片區的久實麟德(青島)航空融資租賃有限公司采用融資租賃方式發放了首筆融資款項,租賃標的物為波音737-800客機,承租人為SERENE AIR (PRIVATE) LIMITED(巴基斯坦寧靜航空)。該筆業務的落地,標志著山東省首單單機融資租賃業務正式落地,也是青島自貿片區在新業態方面實現的新突破。
自由貿易試驗區是我國金融開放創新的試驗田,代表著國家金融開放創新的最高形態。設立以來,青島片區正日漸成為現代金融業的“新熱土”,金融機構紛至沓來、多家銀行機構密集開業。青島交銀海控科創股權投資有限合伙企業完成注冊,迎來首家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辦理全國首筆中國—新加坡貨幣互換項下新元融資業務、成功落地山東省首筆以“堅戈”為結算貨幣的跨境貿易結算業務……青島片區日漸成為新經濟、新模式的誕生地。
致力于打造“航貿金”耦合發展的主陣地,青島自貿片區動作不斷。
作為全國重要的大宗商品交易集散地,青島片區與山東能源集團、山東港口集團等合作打造了山東國際大宗商品交易市場。該交易市場6月9日正式啟動后,大宗商品交易額已突破4億元。山東國際大宗商品交易市場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時鴻巖表示,市場目前尚處于起步培育階段,預計今年將吸引會員企業200家以上,實現交易額超過400億元。

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汽車整車進出口口岸。 孫進濤 攝
6月17日,青島自貿片區開放合作項目落地大會召開,集中簽約48個重點項目,涵蓋現代海洋、國際貿易、航運物流、現代金融、先進制造五大主導產業。其中,外資項目10個,預計年內可實現到賬外資1.03億美元,年內創造外貿進出口可達408億元。會上還同步揭牌中國大宗商品航運物流與采購基地、國際海員中心、國際船供中心等六個平臺。
更令人振奮的,是片區制造業的發展。青島自貿片區內已落戶多個先進制造項目,有望補齊青島在產業核心領域上的短板。中德生態園率先建成青島首個5G全覆蓋園區,園區內建成的5家工業4.0工廠中,3家獲評2020年國家智能制造能力評估四級智能互聯工廠;海爾工業智能研究院落戶園區,其研發的卡奧斯已成為全球三大工業互聯網平臺之一和國家工業互聯網示范平臺。青島自貿片區發展勢頭十足。
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努力建設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新高地。乘著自貿區的東風,西海岸正涌起更大的波瀾。(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首席記者 王凱)

青島日報2021年8月23日4版
責任編輯:管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