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由市政協委員聯絡活動工作室、青島日報社、市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共同打造的“傾聽與商量”協商平臺第九期協商活動舉行。本期協商活動由市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承辦。市政協委員、職能部門代表、專家學者在活動現場,共同就“提升政務服務水平,優化營商環境”主題展開熱議,在傾聽中交流思想、凝聚共識;在商量中匯集力量、解決問題。
“水深則魚悅,城強則賈興”。營商環境是重要的發展基礎。提升政務服務水平,是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一環。在高效青島建設攻勢的助力下,近年來,青島的營商環境尤其是政府政務服務水平有了明顯提升。在2020年全國營商環境評價中,青島市排名全國第11位;2020年度全國重點城市一體化政務服務能力總體指數排名,青島位列第5位,成績傲人。
但成績的背后,依然存在一些不容回避的短板。此前,市政協委員們調研發現,與南方先進城市相比,青島部分審批業務存在環節較多,材料多頭提交、重復提交等問題,影響了“一網通辦”效果。
在市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和觀海新聞客戶端“直通12345”平臺上,這同樣是市民吐槽的熱點話題,“申領政府獎補資金需要分期申報,每期申報都要準備材料,并向多個部門重復提供,實在太麻煩了。”一位網友道出心聲。

孫法柏
“出現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政府部門數據共享水平較低。一方面,審批環節多系統并用的現狀,制約了數據的打通共享;另一方面,部分機構數據電子化進程較慢,也影響到了共享數據的質量。”市政協常委、山東科技大學文法學院院長孫法柏曾經對青島的行政審批工作進行過系統性調研,他建議,青島應從整合行政審批系統入手,以審批信息與資料信息共享為基礎,盡快推進數據開放、共享。

周海燕
數據共享涉及多個部門,要真正有所突破必須提高協調層級。市政協委員、段和段(青島)律師事務所主任、市律師協會副會長周海燕認為,除了用好政府頂層設計的指揮棒外,政府應該拿出真金白銀,獎勵信息共享度較高的部門和積極開展歷史數據電子化采集、共享的部門,切實推動數據共享進程。

楊守彬
“不久前發布的《青島市‘十四五’信息化規劃》提出了加速建設數字經濟、數字政府、數字社會的構想,應該將數據共享問題放到這一大框架下去思考。”市政協委員、春光里產業資本集團創始人、青島智谷工程CEO楊守彬認為,青島應該盡快建設全市統一的動態數據中心,所有部門的數據生產、使用都要遵循統一的標準,努力實現“一庫”“一云”“一網”“一端”。

王朝靜
據悉,推進數據共享,相關部門已經有所作為。今年5月,市政府印發《“為民服務,數據賦能”攻堅行動方案》,重點開展四大專項行動,其中就包括數據壁壘清零。市大數據局數據應用管理處處長王朝靜介紹,目前,市大數據局已梳理形成了政務服務、政府管理和社會治理三張數據壁壘問題清單。針對每個問題,市大數據局認真組織各單位進行了責任分解,明確責任部門、工作計劃和完成時限,加快清除數據壁壘。
“下一步,我們將加大已有可共享數據的應用力度,推動更多政務服務事項通過信息共享核驗實現網上審批、智能審批、‘零材料’辦理。”市行政審批服務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張會佐表示,作為數據的提供方,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將配合市大數據局做好數據歸集、整理,為其他需要使用審批領域數據的部門提供完整規范的數據資源,加快推進數據共享。
電子簽名、電子印章、電子證照應用是提升“一網通辦”水平的基礎性要求。在前期調研中,市政協委員們發現,青島電子簽名、電子印章、電子證照推廣工作相對滯后。這讓很多本來可以完全網辦的業務變成了線上、線下同步推進,或是完全線下推進。對此,楊守彬、周海燕建議,青島應該加大電子簽名、電子印章和電子證照推廣力度,引導市民、企業申領電子簽名、電子印章和電子證照,并豐富應用場景,提升城市數字化水平。
委員們的建議得到了市行政審批服務局的積極回應。“下一步,我們將加強審批領域電子證照制發和歸集,并與‘愛山東’‘青e辦’App進行對接,實現電子證照在更多渠道的應用。”張會佐表示,電子簽名、電子印章在行政審批領域的應用也將加強,群眾、企業辦理業務時,可在線簽署材料,申請電子簽名、電子印章。
責任編輯:孫源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