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陽市津成泰水果有限公司,準備出口美國的煙臺蘋果正在經過自動化蘋果清洗機。 YMG全媒體記者 唐克 攝
在日前舉行的“2020第六屆中國果業品牌大會”上,中國果品流通協會與浙江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聯合發布了《2020中國果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報告》。其中,煙臺蘋果以145.05億元位列果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第一名,連續12年蟬聯中國果業第一品牌,彰顯了強大的品牌影響力和競爭力。
煙臺蘋果品牌價值實現“11連增”
煙臺蘋果是“中國第一個蘋果”,也是煙臺的一張“靚麗名片”。自2009年品牌價值榜首次公布,煙臺蘋果品牌價值就高達80.97億元,位列榜首。到2014年,品牌價值突破百億大關,達到101.05億元。2015年,我市推出全新的煙臺蘋果品牌符號,推動著品牌價值一路猛漲。當年,品牌價值為105.86億元,接下來幾年分別達到126.01億元、131.95億元、137.39億元、141.48億元和今年的145.05億元,實現令人矚目的“11連增”。
2019年,煙臺蘋果栽培面積282萬畝,產量約568.2萬噸;銷售收入過億元的果品龍頭企業48家;產品出口到東盟、日本、歐盟等60多個國家和地區。
煙臺其它上榜的區域公用品牌也表現不俗,棲霞蘋果、煙臺大櫻桃、福山大櫻桃3個品牌躋身區域公用品牌前50名。《報告》顯示,棲霞蘋果品牌價值66.31億元,煙臺大櫻桃品牌價值53.72億元,福山大櫻桃品牌價值21.52億元,萊陽梨品牌價值8.43億元,均呈現連年增長趨勢。
北方果蔬、博士達集團等一批煙臺企業獲得品牌稱號,張朋義榮膺“2020果業年度人物”。
蘋果產業步入高質量發展快車道
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是煙臺全市“三重”工作的“重中之重”和改革攻堅的重點任務。今年以來,煙臺市委、市政府以加快蘋果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果業強、果農富、果鄉美”為目標,持續推進第一、第二、第三產業融合發展,全市蘋果產業步入高質量發展快車道。
生產重抓“標準化”——制定并實施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實施意見。大力推進“騰籠換鳥”政策,更新改造老齡果園47.2萬畝。建設市、縣、鎮、村四級標準化示范園區170處。
管理突出“組織化”——通過“合作社+企業+農戶+基地”模式,建立黨支部領辦的果品合作社588個,帶動果農超過1萬戶。市、縣、鄉、村安排果業技術人員8600多人次進行指導服務。
營銷注重“品牌化”——線上線下兩條腿走路:線上通過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等主流媒體專題報道,線下在全國設立100個煙臺蘋果體驗店。籌辦首屆中國·山東國際蘋果節,舉辦攝影大賽,提升“煙臺蘋果”中國果業第一品牌影響力。
“三中心一場館”建設,為產業發展提供了更強支撐。科技創新中心以創新創業共同體為核心,建設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的山東蘋果·果業產業技術研究院,打造7個科技研發中心,實施8項重點創新工程,破解產業發展關鍵技術瓶頸。大數據中心搭建集前端生產管理服務、中端金融保險期貨服務、終端精準營銷服務于一體的蘋果產業全鏈條智慧平臺,培植發展產業數字經濟。展示交易中心和蘋果文化博物館集中展示蘋果產業最新成果,推行產品競價交易,挖掘蘋果發展歷史,弘揚煙臺蘋果文化精神。
市、縣區域公用品牌多點開花
培育區域公用品牌,能有效促進農業產業的組織化程度,有效規范農業產業者生產行為,有效提高市場競爭能力。通過這個抓手,能搭建起從果園到終端消費市場的橋梁,使農產品提質增效、果農增產增收成為現實。
對此,煙臺市以農業優勢產業為重點,以區域公用品牌為總抓手,在品牌農產品“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大好格局中,整合力量、發揮優勢、多措并舉,激發了品牌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新活力。
區域公用品牌建設上,煙臺市緊抓煙臺蘋果、煙臺大櫻桃這兩個拳頭品牌,先后編制了《煙臺蘋果品牌戰略規劃》和《煙臺大櫻桃品牌標識體系規劃》,并以此帶動縣市區深入挖掘地方特色品牌。以“蓬萊好品”為代表的縣域公用品牌不斷涌現,形成了“規劃引領、市級先行、縣級多點開花”的區域品牌發展框架。
目前,煙臺蘋果、煙臺大櫻桃、萊陽梨等51個區域傳統優勢品牌獲得了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煙臺蘋果等17個農產品獲農產品地理標志,龍口粉絲、煙臺海參等9個特色農產品成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煙臺市“山東省知名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達到5個,“山東省知名農產品企業產品品牌”達到48個,總量位居全省第一。
農業企業的品牌積極性也有了明顯提高,企業品牌群體迅速壯大。煙臺全市累計注冊農產品商標2840多件,其中獲中國馳名商標37個,“農”字號上市企業達到18家。(YMG全媒體記者 苗春雷 通訊員 薛云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