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8月27日訊 每年高校開學季都是詐騙高峰期,特別是涉世未深的新生,一不小心就會落入陷阱。青島理工大學今日發布“萌新”防詐騙指南,從預防網絡詐騙、預防電信詐騙、警惕上門推銷、預防校園貸詐騙、預防快遞詐騙等方面給新生上好第一堂“防騙課”。
防詐騙指南提到,較為常見的網絡詐騙包括淘寶兼職刷單、冒充公檢法等單位詐騙、盜用QQ冒充好友借錢等。指南提醒,新生個人信息不要輕易外泄,以防不法分子向學生或家長進行詐騙;切莫輕信兼職、校園代理的招聘;警惕冒充親友、公檢法、淘寶客服等詐騙信息;只要涉及到密碼、轉賬、支付等情況的信息和電話,必須保持警惕,謹防上當受騙。
在電信詐騙中,部分騙子會冒充老師、學校等給學生打電話或發短信,以發助學金、領取快遞等理由要求學生提供自己的銀行卡號碼等信息,從而進一步實施詐騙行為。新生對自己的隱私要嚴格保密,遇到此類事件要先向有關機構或學校進行電話求證,遇到欺詐行為要及時向公安機關報警。
新生剛入住寢室,常常會遇到上門推銷的“學長學姐”。新生要警惕各種上門推銷,特別是對推銷電話卡、購物卡、飯卡、上網卡的行為,要格外小心,有些人用假卡或復制卡專騙新生。對推銷各類電器、筆記本電腦、鞋子等商品的行為也要留神,雖然價格低,但假冒偽劣往往是這些商品的通病。
校園貸詐騙的形式主要有三種,一是用“免抵押、低利息”為誘餌誘導學生貸款,并要求繳納貸款手續費、管理費、保證金等費用;二是聲稱能通過培訓提高綜合技能,誘導學生貸款支付學費;三是與兼職詐騙結合,要求學生貸款購買手機等產品做“銷售代理”。這些貸款的利息和滯納金很高,學生如不能如期還款,將迅速背上難以承受的債務壓力。新生對于關乎自身信息、財產安全的事,要多方求證,發現危險及時報警。在申請借款或分期購物時,要衡量自己是否具備還款能力。
臨近開學,很多新生會選擇將行李郵寄到學校,還有很多人會網購各種生活用品。新生在收快遞的同時,也可能面臨各類騙局。不要輕易簽收陌生人寄來的快遞;不要輕信中獎等信息,天上不會掉餡餅;收到莫名的快遞電話或信息,先跟親友確認有沒有人給你寄快遞再決定是否去取;莫名其妙的貨到付款的快遞堅決不簽收;如果網購的快遞被掉包,要及時跟商家聯系,并且不要簽收。(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沐源)
實習編輯:潘新宇
責任編輯:楊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