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8月31日訊 日前,由李滄區人才辦主辦,李滄區民政局、中法融源(青島)文化藝術研究院承辦的“333菁英薈”活動于青島融源美術館順利舉辦。本次活動以“沉浸式體驗中法文化交融,為國際人才社區出謀劃策”為主題,邀請了海內外各領域人才,就如何打造具有李滄特色的國際人才社區碰撞思想、出謀劃策。本次活動共分為看中法藝術交融、享文化習俗交流、話國際人才社區建設發展三部分。

看中法藝術交融。展覽中陳列了布魯諾·巴貝院士于20世紀70至80年代訪問中國時拍攝的攝影作品,覆蓋北京、四川、廣西、江蘇等多地,是少有的外國攝影師眼中的“中國本色”。這些珍貴的攝影照片是首次在青島亮相,也是巴貝先生逝世后全球首個攝影紀念展。同時,讓·卡爾多等多位法蘭西院士的雕塑及畫作帶領各位“菁英”感悟了世界各地獨特的藝術語言,讓我們看到萬物的短暫、世界的浮游以及人生如夢。

享文化習俗交流。觀展結束后,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街拍中國山東區負責人耿衛東老師選取了攝影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59張照片,細數各個時期的世界著名攝影師的經典作品,分析了攝影史的發展。法國CAFA葡萄酒學院&烈酒學院中國總校山東校區授權講師王柯媛老師講解了如何區分葡萄酒和葡萄酒成分等知識,帶領大家體驗浪漫風情的法式餐飲文化,趣談法國文及及見聞。
話國際人才社區建設發展。在和菁英人才的交流中,我們了解到他們對于國際人才社區的新期待和新需求。一位曾在韓國留學的碩士研究生告訴我們,他很喜歡今天的活動,通過藝術了解世界,開拓視野。他還提到希望國際人才社區以后也能有國際食堂,“食物有的時候也是藝術,更是文化的一扇窗口”;一位帶著孩子的企業經理告訴我們,她帶著孩子來,就是想趁這個機會也讓孩子感受一下世界藝術的不同風格,也告訴我們希望孩子以后能夠有更好的教育資源,從小就擁有國際視野。在場的菁英們共同組成群聊,通過問卷、聊天的形式提出了他們對于國際人才社區的想法的建議。

隨著近年來李滄的建設發展,越來越多的外籍院士及團隊、家屬、子女等國際人才集聚在李滄,在創新創業的同時,人才對海外氛圍、多元文化、宜居生活、服務保障等有了更系統需求。北京等有關地區已經編制完成了國際人才社區建設導則等文件,提出了宜居社區、鄰里交往等九大場景建設思路,為我們探索打造提供了經驗參考。李滄區具有外籍院士集聚實際,并設立了亞馬遜AWS聯合創新中心、李滄區高層次人才創業園等創新創業平臺,建設人才公寓1200間,配套提供會議室、中西餐飲等,積淀了先行先試的土壤。

通過本次“333菁英薈”,各領域的海內外人才就如何打造國際人才社區進行頭腦風暴、思維碰撞,增進對院士藝術了解的同時,共同舉杯暢想全球視野環境下的創聚空間,提升了大家的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多元化文化審美,從藝術層面拓寬了人的感性與理性思維。下一步,區人才辦將持續構建包含“院士聯系網絡”一站式云服務平臺、高層次人才服務專員隊伍、人才驛站、出入境服務窗口、技術交易中心五大板塊的社區綜合服務網,堅持需求導向,定期向國際人才發放電子需求問卷,及時了解人才對社區建設方面的具體需求,為國際人才提供生活、創業、交流等全方位的一站式服務。通過建設國際人才社區,構建具有全球吸引力的科技創新生態和宜業宜居、開放共享的環境,吸引聚集一批、培養用好一批國際創新人才,確保人才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張晉)
責任編輯:劉錕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