趾高氣昂、裝腔作勢、囂張跋扈、呼幺喝六、煞有介事、咄咄逼人、杵倔橫喪……黑龍江職業(yè)學院6名“學姐”查寢的視頻以一種假擺拍的方式出場,卻將上面一連串的成語演繹得真真切切、淋漓盡致。
從粉墨登場,到藏形匿跡,從“學姐好”,到“學姐再見”,35秒的時間里,6名“學姐”將“派頭”二字拿捏得死死的,干練老辣要1+1,世故圓滑還得1+2,她們既將手中銖粒大小的權力發(fā)揮到了極致,又將“大姐大”的尖酸刻薄刻畫得惟妙惟肖、入骨三分。
學生會;生活女工部部長;以后看清我們六個的臉;除了我們六個,誰管你們都不好使;我介紹下,xxxxx,叫學姐……6人從出場順序到拋首示眾,勢如破竹,一氣呵成,其中暴露出的畸形特權觀、反常崗位觀、荒謬官架感,以及并行蜂擁的匪氣、痞氣、江湖氣都與“高校”這個發(fā)生地、6人的學生身份及當代風清氣朗的社會生態(tài)、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格格不入。
9月1日上午,當觀海新聞記者看到這條視頻時,第一反應并非劍指6名女同學,而是該所謂的“高校”。管中窺豹,足見該校在管理體制或運行機制上漏洞百出甚至整個育人環(huán)境都可能存在破罐子破摔的情節(jié)。
所謂白沙在涅,與之俱黑;上不正,下參差,相信該6名“學姐”的35秒“高光”背后,一定有更高一級“學姐”的以身示范、耳濡目染、潛移默化,有學校在文化建設、精神培養(yǎng)、思政教育、學生管理、學生組織管理等方面的疲疲沓沓、置若罔聞、職責缺位。
黑龍江職業(yè)學院在學校簡介中是這樣介紹自己的:六十多年來,學校向社會培養(yǎng)輸送了近30萬優(yōu)秀畢業(yè)生;以“重實踐、重品質(zhì)、重能力”培養(yǎng)塑造人才,形成了“實踐能力強、行業(yè)品質(zhì)優(yōu)、崗位適應快”的人才特色;學校踐行“當好學生的鋪路石”學校核心價值理念……取得了豐碩辦學成果。
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黑龍江職業(yè)學院,簡稱“龍職”,但很容易被不了解的人習慣性簡稱為“黑職”。希望該校能夠以此為戒,從管理的點滴處育清泉,讓崗責在位的涓涓溪流匯聚成浩浩蕩蕩的江河,在學子發(fā)展成長中形成激蕩澎湃、龍騰虎躍的氛圍,而不是另外一種“江湖”。
當然,在全國高校中(含大學、學院、獨立學院、高等職業(yè)技術大學、高等職業(yè)技術學院、高等專科學校),學生會耍官威、拽官腔、唱官調(diào)的命令主義、文牘主義、事務主義、官僚主義等作風并非這一穴,其他高校也應以此為鑒,自警、自查、自糾,及早肅清流毒,防患未然。
由古及今,從方仲永到“五道杠”,從“校霸”到“學姐”,一個個名詞在切換間向學子及學校發(fā)出預警,不論哪個學習階段,當錯位或觀念上的錯位出現(xiàn)時,循循善誘,補偏救弊應及時到崗。管理,應從細節(jié)入手,有效的管理不會在任何一個細節(jié)上放手。
最后,我們再普及一個小常識:學生會是學生自己的群眾組織。學生會以全心全意服務同學為宗旨,發(fā)揮學校黨政聯(lián)系廣大同學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在黨組織的領導和團組織的指導幫助下,依照法律、學校規(guī)章制度和各自的章程開展工作。“維護校規(guī)校紀,倡導良好的校風、學風,促進同學之間、同學與教職員工之間的團結,協(xié)助學校建設良好的教學秩序和學習、生活環(huán)境”是學生會的基本任務之一。
作為學生會干部,之于責任,位置很重要,同學們應根據(jù)“學生會”的內(nèi)涵外延及規(guī)章制度找準坐標,因為之于責任的履新與服務的天平,找準位置更重要。(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楊海濤)
責任編輯:楊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