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東京殘奧會的賽場正在激烈角逐。
無翅亦能飛翔,拼搏綻放奇跡。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來自全球各地的運動健兒用夢想點燃了自我,又通過自我超越來為熱愛加持。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賽場上,奧運健兒通過汗水的揮灑與奮力拼搏,向我們詮釋了“身殘志堅”,讓我們在收獲感動之余,也對生命重新審視并愈加熱愛和珍惜。
隨著一幀幀積極進取、堅韌不拔的身影從眼前掠過,觀海新聞記者突然想到了另一個層面,對于這個賽場的運動健兒,今天的撥云見日、虹銷雨霽,背后肯定既有為克服身體功能障礙而付出的巨大犧牲和努力,同時,也應該有過一段不為人知的陰雨故事。
這段故事,或許就是來自一個事故……
今天(8月25日)是殘疾預防日,主題為“加強殘疾預防,促進全民健康”。
在這個特殊日子的前夕,都市快報視頻號發布了一條短視頻,引起社會較高關注,截至觀海新聞記者發稿時,該視頻轉發量已達4.7萬次。
視頻主題是“浙江多名孩子因跳舞致截癱”,副標是“他們將在輪椅上度過一生”。
視頻內容顯示了浙江法院近三年的判例中多起因孩子“下腰”受傷而艱難索賠的案子:7歲女孩小川練下腰,脊髓損傷,截癱,培訓機構判賠312萬;7歲女孩小布下腰劈叉,脊髓損傷,一級殘疾,培訓機構判賠117萬;9歲女孩小艾下腰,雙下肢截癱,一級傷殘,尚未立案;7歲女孩小菲下腰,脊髓損傷,培訓機構判賠30萬;10歲女孩小果倒立時摔倒,脊髓損傷,培訓機構判賠6萬;7歲男孩小宏練跆拳道,脊髓損傷,七級傷殘,培訓機構判賠46萬……
隨后,視頻又引用了北京舞蹈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呂藝生的呼吁:孩子學舞不能靠毅力,千萬不要疼了硬挺住;12歲后才可進行專業舞蹈訓練,之前不可加強學習進度。
視頻評論則眾說紛紜,但對“內卷”下家長急功近利導致孩子“輪椅人生”的鞭撻幾乎呈一邊倒;對培訓機構(舞蹈教師)的“半路出身”、“辦班坑人”痛心疾首;也有網友表達讓孩子及時止步的“慶幸”;還有網友認為不能一棍子打死,視頻內容有些偏激。
福鐘恒有兆,禍集非無端。
近情苦自信,君子防未然。
所謂知微見著,有備無患。觀海新聞記者認為,個例也好,頻發也罷,兒童舞蹈中的“下腰”、“小飛燕”、“下叉”等專業性動作抑或“練功”、“競技”、“高難度”式強化,及培訓師的資質、訓練注意事項、事發原因等,都應該即刻引起培訓機構、家長、社會和管理部門的高度重視,并采取相應的預防或保護措施,以防“天使折翼”事件的再次發生。
2019年,觀海新聞記者曾采訪過青島的一位“折翼天使”。彼時,她剛通過自身的努力考上青島三十九中高中部。眼前這個坐在輪椅上的女孩給記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自信、樂觀、性格開朗、積極向上,甚至面對記者有些避諱的采訪方式,直言:“你想問什么就問吧——”
時間還要回到10年前(以2019年為倒推點),該女孩7歲,在大學路小學上一年級,一天,她照常到一家舞蹈學校上課,在做完一個“小飛燕”動作起身后,突然感覺腰背和胯部疼痛。約10分鐘后,她的雙腿就麻木無力,失去了感覺和運動功能。此后,她就再也沒能站起來,腹部以下一直到腳尖,一點知覺也沒有,而且造成大小便失禁,診斷結果為無骨折性脊髓損傷。
“后悔死了!真不該讓孩子那么小就去學舞蹈!”面對記者,女孩的媽媽表情五味雜陳,不愿回憶那段往事,因為每每回想起來,都是剜心般的痛。
當時她告訴記者,像她女兒這樣因為從小練舞蹈導致截癱的案例在全國還有很多,她們有一個專門的QQ群。
觀海新聞記者了解到,類似的QQ群并非一個,在一個多達446人的脊髓受傷群中,80%的成員竟然都是因舞蹈折翼的“小天使”,每一個頭像都有一段令人扼腕嘆息、捶胸頓足的故事。
2020年4月,中國康復研究中心發表了一份探討兒童脊髓損傷致傷原因變化特點與預防策略的報告——《兒童脊髓損傷致傷原因變化特點》,該報告對2015年至2019年全國醫院收治的14歲以下221例脊髓損傷患兒作了病理分析,其中因體育運動引起的脊髓損傷占78例,在這78例中,因“下腰”導致的脊髓損傷竟高達75例,占比96.2%!
查看近10年全國各地的新聞報道,觀海新聞記者發現,幾乎每年都有少兒因“下腰”不規范導致脊髓損傷以致癱瘓、一生與輪椅為伴的意外發生。
據不完全統計,少兒下腰癱瘓的高發年齡段是6-10歲,這恰恰是舞蹈生練習柔韌度等“童子功”的黃金年齡。
青島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李潔瓊告訴觀海新聞記者,舞蹈中“天使折翼”的主要原因是訓練動作不當,造成脊髓的橫貫性損傷,導致受傷節斷以下截癱,神經損傷后很難恢復,以致終生殘疾。
“少兒的肌肉控制能力差,在訓練時,若成年人保護不好的話,就容易出危險。關于少兒在哪個年齡段適合練習舞蹈或者說練習舞蹈中的‘下腰’‘下叉’‘小飛燕’等動作,醫學上并沒有一個具體的年齡限制,不建議太小的孩子做‘下腰’這種動作,重要的是要在專業機構和專業老師的保護下進行?!崩顫嵀傉f。
至于少兒在報舞蹈培訓班時需不需提前做相應的身體功能適應性檢查,李潔瓊認為“練之前不必要檢查。”關鍵是要做足熱身運動。
當然,相較于全國接受舞蹈培訓的龐大的少兒群體,每年發生的“折翼”意外可能僅限于個例,屬于特殊現象。但即便多少年來只發生過一例,也足以引起我們的警惕,尋根究源,及時熔斷危險發生率較高的培訓行為,未雨綢繆,避免第二例的出現。
因為這關乎一個孩子的一生,一個家庭幸福與否的一輩子。
在這里,我們還需要冷靜辨析,厘清“舞蹈”與“練功”的本質區別,不能因為“折翼”事件而因噎廢食,完全否定舞蹈的價值和意義。
其實舞蹈對于一個少兒的發展,還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潛在價值的,也是實現“美育”的一條重要路徑。
關于舞蹈之于少兒的發展,培訓機構教師是否應具備相應的解剖學、系統運動學等專業知識,以及哪個年齡階段適合練習舞蹈,哪個年齡階段可以接受多大強度的舞蹈訓練,8月25日,觀海新聞記者采訪了青島大學音樂學院舞蹈系教研室主任李斌。
以下是采訪錄音: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楊海濤)
責任編輯:楊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