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9月2日訊 偉大的抗戰精神,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是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強大精神動力。今年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6周年紀念日,連日來,青島持續深化黨史學習教育,充分挖掘紅色資源,豐富黨史學習教育載體,繼承和弘揚偉大抗戰精神。

青島市委黨史研究院、青島黨史紀念館舉辦了“永不忘卻的青島記憶——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6周年圖片展”,引領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再次回望那段烽火歲月。展覽由抗日戰爭的爆發、日軍侵占青島、青島黨組織的重建和抗日武裝力量的建立與發展、迎接抗戰勝利四部分組成,用珍貴的歷史圖片和精煉的文字,再現抗日戰爭期間中共青島黨組織領導各界民眾進行抗日斗爭的崢嶸歲月。同時,該圖片展還在市級機關辦公樓、各區市行政機關辦公中心、企事業單位、社區、部隊、大中小學校、大型公共場所等開展圖片展“六進”活動,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群眾銘記歷史,弘揚偉大抗戰精神,持續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
革命烈士周浩然,是抗戰時期青島地區犧牲的第一位烈士,短暫的一生涌動著革命的熱血和豪情,激昂的生命交響留下振聾發聵之音。作為周浩然的故鄉,即墨區通過持續深入挖掘其人生追求、精神境界、意志品質、道德修養,已累計開展“浩然精神與時代價值”主題宣講120余場。同時,充分用活用好各類紅色資源,推出一批傳承紅色基因、反映歷史巨變的藝術作品,其中,根據周浩然烈士英雄事跡改編的影片《我是周浩然》于今年8月份正式上映。
“根據大澤山石頭多、祖輩擅采石的特點,先輩們聯想到放炮炸石頭的方法,在1941年秋造出了石雷,并在實戰中不斷改進,先后研究出了拉雷、絆雷、踏雷等40余種石雷,因地而施靈活布設,先后共斃、傷、俘日偽軍2300余人。這一經驗在整個膠東戰區迅速推廣,大澤山石雷威震四方。”在平度市,“小小紅色講解員”用聲情并茂的解說,講述了大澤山抗日根據地的紅色歷史。通過發起“紅領巾心向黨·爭做小小紅色講解員”行動,平度市從全市少先隊員中遴選了50名“小小紅色講解員”,并由專業講解員指導開展“紅色故事我來講·紅色基因代代傳”實戰演訓,為青少年提供體驗式講解,以“同齡人”講紅色故事的方式,教育引導更多青少年了解歷史、受到教育,增強愛國之情。
城陽區白云山學校立足城陽武工隊這一紅色資源,在其戰斗過的地方開設城陽武工隊紀念館,打造立德樹人紅色育人基地,出版《城陽武工隊的故事》(繪本)和《城陽武工隊》(連環畫)作為學校的校本教材。同時,城陽區還充分發揮黨史“以史鑒今,資政育人”作用,打造黨史學習教育“三堂課”。面向社區,將黨史學習教育與全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緊密結合,推出“記憶管家”志愿服務社區微記錄活動和“百年榮光青春向黨”黨史宣講文明實踐活動,講好文明實踐黨課;面向學校,將黨史學習教育與廣大團員青年的學習教育相結合,通過主題團日、“青年大學習”網上團課等開展主題征文、黨史知識競賽、紅色基地研學等特色活動,講好青年黨課;面向社會,將音樂藝術與黨課相結合,選取紅色經典音樂作品,編排“開篇序曲”“崢嶸歲月”“砥礪奮進”“破浪前行”“奮進新時代”五個篇章,講好音樂黨課。(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楊琪琪)
責任編輯:劉聰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