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觀海君閑來無事翻看日歷
一口氣翻到了1582年

發現1582年的十月份,4號過后竟然是15號?
這究竟是因為啥呢?

其實出現這種情況
并不是那一年發生了什么重大事件
而是由于先前歷法的不完善造成的
我們現在使用的公歷是格里歷,這個歷法的前身是儒略歷法

使用儒略歷法,每年多算了11分鐘14秒
誤差累積起來到了16世紀,已經達到了10天
于是在1582年,當時的教皇以教皇訓令頒布
將10月5日至14日抹掉
于是,這10天就消失了,一去不復返……

其實,生活中還有許多“可大可小”的冷知識
你知道多少?
一起來看!

“壓軸”代表最后出場?
NO!
“壓軸”原本是戲曲名詞,指一場戲劇演出的倒數第二個劇目
倒數第一個節目稱“壓臺”

觀海君一直以為帶照片的是正面
其實帶照片的是反面……
這才是正面↓↓↓


這是觀海君特別喜歡吃的一種菜:
荷蘭豆

在中國,它叫荷蘭豆
在荷蘭,它叫中國豆
“是你的豆”
“不,是你的豆”

內蒙古到底有多大?
僅一個呼倫貝爾市的面積
就相當于山東省與江蘇省的面積之和!
本山東小妹兒連連發出驚嘆

過年期間各大超市放的那首
“每條大街小巷
每個人的嘴里
見面第一句話
就是恭喜恭喜”
其實是為了慶祝抗戰勝利而寫的

很多網友們也分享了自己發現的“冷知識”
比如今日沖上熱搜的……





本廚房愛好者跟廣大網友們的反應一樣
蠔油,確實不知道要放冰箱……

還有觀海君一直以為
喝起來苦是因為黃連的
“雙黃連口服液”
其實不含黃連成分……

“黃”是黃芩
“連”是連翹

言歸正傳
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說,世界上是沒有“冷知識”的
知識就是知識

當你得到了一點知識
你就得到了一小塊屬于自己世界觀的拼圖
你拼得越多,世界觀就會越完善

觀海君非常期待看到大家
充分發掘“冷知識”
在一聲又一聲的“原來如此”中
讓科普變得更簡單~

觀海新聞綜合自新浪微博、豆瓣、科普中國、知乎,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責任編輯:程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