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長長的無菌細棉簽探入鼻腔深處,酸楚、火辣感也隨之而來,眼淚不自覺地溢出,讓人只想逃離……這是每個人做鼻咽拭子時的反應,青島市市立醫院東院發熱門診護士趙婉松最開始的時候也是如此。“被‘捅鼻子’的次數多了,身體也仿佛也有了準備,雖然依然難受,但現在很少流淚了。”趙婉松口中的“多”是多少呢?答案是起初每半個月一次,后來每周一次,南京祿口機場疫情發生后每兩天一次,累計80余次。
2020年1月17日,市立醫院發熱門診正式開診,28歲的趙婉松主動請戰,成為首批加盟的護士之一。她可謂是發熱門診“元老級”的護士,那套密不透氣的二級隔離裝備,她一穿就是20多個月。隔離服里的汗水導致濕疹反復發作、手套里的熱氣導致雙手蛻皮……然而她卻笑著說,這是她的勛章。
發熱門診是疫情防控的前線哨點。在島城,共有43個發熱門診和184個發熱哨點診室,這些“哨點”依仗的就是一批又一批像趙婉松這樣的“哨兵”。穿上白衣戰袍,就要扛起這份責任!她們也是平凡人,卻用血肉之軀為島城市民們筑起了抗擊新冠疫情的堅固防線。她們有個共同的心愿:期待發熱門診關閉的那一天,因為那意味著疫情徹底敗走。
在每個留觀病人的房間至少來回穿梭20次,曾同時照護12個病房
不漏掉任何一個新冠肺炎患者,是發熱門診醫護人員肩挑的重擔。市立醫院的發熱門診猶如“院中院”,掛號、診斷、繳費、核酸檢測、CT、取藥、留觀等環節全都在這個區域內完成,確保“閉環管理”。這里的15間留觀病房,便是趙婉松的戰場。留觀病房收治的是疑似病人,留觀期為24小時。這意味著趙婉松或許與病毒的距離只隔著一套防護裝備。
由于留觀病房沒有護工,更沒有陪護家屬,所有病人的醫療護理、生活照料、醫療廢棄垃圾打包處理等工作都需要護士承擔,工作量比以往多出好幾倍。而這些繁雜的工作再加上那身厚厚的隔離服,一切動作都變得沉重起來。發熱門診護士長韓歡曾抓拍過趙婉松的工作照:身穿防護服的她像個憨憨的“大白”,一手拿著水壺,一手端著裝著生活用品的臉盆,腰包里還塞著工作用手機和每個留觀病房的鑰匙。

趙婉松最忙的時候曾同時照護了12個留觀病人。測體溫、注射、打水、送飯、清理垃圾、消毒、送充電器……在她全權負責的8個小時班次里,她至少需要在每個病人的房間來回穿梭20次。
無論是炎炎夏日,還是數九寒冬,穿上防護裝備不一會兒,趙婉松的衣服和鞋子就濕透了,人便猶如泡在汗水中。四個小時的防護裝備更換時間到了,她才脫掉能擰出水的衣服和鞋子,讓自己透透氣。長期身處這種環境中,趙婉松身上多處起了濕疹,雙手和雙腳也因經常泡發而脫皮。“沒辦法,防護裝備是我們的護盾,這么長時間以來已經對它有了感情,有愛也有愁。”防護服的穿脫有著嚴格的標準,每個班次需要2套防護服,她也記不清自己穿過多少件防護服了。“大概有一千多件了吧。穿防護服不能只圖快,有非常嚴格的流程,每次穿完,我們都要蹲下等待,讓氣體集聚,檢查是否漏氣,如果漏氣則說明不合格。”
給病人家的溫暖,她卻許久沒有回過家了
“后半夜特別難熬,你都是怎么打發時間的?”記者問趙婉松。
“不需要打發時間,因為忙碌的工作節奏根本不給你犯困的機會。”趙婉松笑著回答。

叮鈴鈴……清脆的床頭鈴每隔幾分鐘便會響起,那是來自留觀患者的呼喚。后半夜,發燒的病人容易反復。“對于發熱的留觀病人,我們需要遵醫囑,對他們進行物理降溫和注射治療,每半個小時為他們測一次體溫。后半夜,病人的咳嗽也會加重,此時,也是他們最需要我們的時候。”
“為什么留下我?”“我什么時候能出院?”“我不會在這里被傳染吧?”……許多留觀人員都不是“有備而來”,他們絕大多數都是一個人過來就診,被臨時發現體溫異常,然后收入留觀。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會變得驚慌,他們會一遍遍地詢問,會因害怕而不愿配合醫護。趙婉松曾照護過一對密切接觸者,對于留觀,猝不及防,他們的精神高度緊張,不理解自己怎么就成了留觀對象,不僅如此,他們的家人也很焦慮。留觀不是隔離,防控疫情不是隔斷真情。趙婉淞只得一遍又一遍地耐心解釋、安撫、開導,用心為他們準備一切,慢慢地撫平患者們的焦慮,用熱情化解他們的悲觀情緒。慢慢的,患者就不那最么害怕了,見到他們會親切的說一聲:“謝謝,你們辛苦了!”這簡單的一句話也成為了趙婉松們繼續前進的動力。

為杜絕交叉感染,每個留觀病房僅住一人。密閉的空間,會放大所有的情緒。房間里的床單被罩、充電器、杯子、紙巾……都由趙婉松和同事們用心準備,細節中透著體貼。她說:“在這里,留觀患者需要我們的關愛,要讓他們感受到家的溫暖。”
留觀患者有了“家”,趙婉松卻已20多個月沒有回過老家河北。許多最初與她一起來到發熱門診的同事已回到自己的科室,她卻依然選擇繼續堅守發熱門診。談及自己的心愿,她說:“想好好陪陪家人,希望發熱門診早點關門,因為那意味著疫情徹底敗走。當然,在這之前,我會一直站好每一班崗。”
相關新聞:
全市共有43家發熱門診、184家發熱哨點診室
“監測哨兵們”不曾松懈
青島作為我國重要的口岸城市、旅游型城市,開放的大門向世界敞開,新冠病毒疫情防控這根弦始終繃得緊、拉得長。全市43家發熱門診、184家發熱哨點診室的醫護人員們作為最前鋒、最靈敏的“監測哨兵”,用血肉之軀構成堅強屏障,不分晝夜地守護市民健康和城市安全。
發熱門診是疫情防控的前線哨點,主要接診發熱、呼吸道疾病癥狀相關病人以及未出隔離期的入境人員,24小時開放。發熱門診猶如“院中院”,掛號、診斷、繳費、核酸檢測、CT、取藥、留觀等環節全都在這一獨立的區域內“一站式”完成。
不同醫院發熱門診的醫護人員值班時間不一樣,有的是12小時輪一次班,有的8小時,有的6小時。但有一點是相同的,佩戴護目鏡、防護面罩、防護服、手套……這樣的二級防護裝備他們一穿就是20多個月。
在山大齊魯醫院(青島)發熱門診,32名醫護人員克服防護服帶來的不便,為患者提供高效、優質的醫療幫助。為減少患者核酸結果等待時間,他們在檢驗室增設了核酸快檢設備,24小時不間斷檢測,加快周轉頻率。由于大部分患者都不是“有備而來”,許多人是就診時被臨時發現身體異常,然后收入留觀。這意味著,除了承擔著醫護人員的角色,他們還要當患者的“女兒”、“朋友”,要照顧他們的飲食起居,要撫平焦慮。
市中心醫院發熱門診的醫護人員中既有經歷過非典、甲流的老將,又有90后新兵,他們中有的人即將退休,有的家中孩子尚小......在新冠肺炎這場硬仗中,他們有個共同的身份——抗疫先鋒。新冠疫情暴發后,節假日、年假已經遠離了他們的生活,但她們沒有一個人喊苦、喊累。
境外發熱門診是醫院的最前沿陣地,是發熱病人最集中的地方。自組建并啟動境外發熱門診以來,城陽區人民醫院護理團隊派出多學科護理精英力量,確保疫情防控工作第一關口的萬無一失。為了保證準確性,接診每名患者的時候,他們可能需要詢問十幾甚至幾十個問題,雖然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但任何一個步驟都不能省略。因為疫情,她們不再是父母眼中長不大的孩子、孩子眼中寵溺的媽媽、丈夫眼中柔弱的妻子,她們是防疫戰場上不勝不退的“鏗鏘玫瑰”。
脫下防護服的那刻,她們渾身濕透的樣子和臉上留下的深深印記讓人心疼。縱然滿臉疲憊,頭發凌亂,渾身散發著汗餿味……她們依舊是最美、最英勇的白衣戰士。(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郭菁荔)
責任編輯:岳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