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9月12日訊 9月11日上午,市北區委書記張新竹調研市北區歷史城區寧波路街區項目、里院生活記憶館、四方路街區項目。
“迭代”“留白”“商業模式”“市場邏輯”是本次調研過程中的高頻詞。歷史城區的特性決定了其自身對文化產業的天然吸引力,但市北區歷史城區的發展走的是以產業導入為主、休閑消費為輔的發展路子。在張新竹看來,針對歷史城區的修繕改造、產業導入,可以開展頭腦風暴,但出手必須謹慎,要立足于未來城區發展、產業布局、配套設施建設等通盤考慮,尋求最大公約數后做決定。


在里院展覽館及沉浸式體驗空間項目,負責人對項目規劃和進展進行了詳細介紹,將依托原有建筑形態及人物角色,原生態呈現“里院生活”。張新竹指出,要在反復印證商業模式的基礎上精雕細刻,打造有生命力的產品,要留出迭代升級的空間;可以策劃相關活動,廣泛征集老百姓意見,達成共識后實施改造。
易州路29號里院計劃打造集復古、時尚、東西方文化于一體的“合理沖撞區”,將瞄準年輕人引入脫口秀、快閃、藝術展等藝術創意類業態,引入劇本殺、狼人殺等互動社交類業態,引入輪滑餐廳等網紅餐廳。張新竹指出,要深挖歷史城區的場景資源,打造場景生態;在餐飲休閑業態的引入上,可以優先考慮本土企業,聯手打造“定制品牌”。
與廣興里一路之隔的跨境電商產業園正在裝修,其負責人表示,相關系統平臺已經進入測試階段。張新竹強調,要重視這樣的鏈族企業,并表示市北正在打造中日韓國際物流大通道、供應鏈金融等,企業在推進過程中有任何難題,都可以向政府“求助”,產業專班、商務局、市北建投要盡快給予解決方案。


調研結束后,又組織了座談會,市北區產業發展專班辦公室、宣傳部、歷史城區管委會、紅景四方集團、融匯集團、建投集團、環海灣集團主要負責同志及媒體、網絡大V等各抒己見,圍繞歷史城區的更新路徑、項目推進、引流聚人氣等展開討論。張新竹指出,歷史城區是青島的文化之根,是青島城市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歷史城區更新,實質就是要解決老城區高質量發展這一問題。在過去兩年,市北區已經摸索出了一條黨建引領、開放創新改革實現老城區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兩年來,圍繞黨建、開放、創新、改革,市北區做了大量的文章,形成了“航貿金”產業高地、RCEP試驗基地、六個千畝、1+6+N等多個抓手。目前,市北區歷史城區已經找到了發展路子,但正處在新舊動能轉換的“空籠”時期,如何快速導入產業是其面臨的最大課題。
以本次調研為契機,歷史城區發展開始邁入新的階段。下一步,市北建投集團將盡快拿出系統性的區域規劃修繕、業態設計及導入、配套及交通調流等整體方案,通過歷史城區管委會+區產業專班+四大平臺公司的模式賦能,拉起工作線,列出時間表,按照計劃全力推進項目建設和產業導入,爭取在明年形成以大港和即墨路901為核心的“雙TOD”的歷史城區發展模式。(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余瑞新文/圖)
責任編輯:馬晶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