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風雨兼程,從不惑到花甲,嘗盡酸甜苦辣,不輟深耕田園,栽培古郡名牌“蘋安果”,過口不忘唇齒甜…… 膠州市鋪集鎮鋪上五社區居民--青島蘋安果家庭農場負責人張洪平,多年來潛心培育綠色無公害果品,從種桃到種蘋果,苦心栽培的“鋪集”牌蘋果斬獲多項榮譽,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證為綠色食品A級產品,果品脆甜核小,唇齒留香,被譽為果中上品,遠銷北京、上海等地,還帶動當地及周邊村民通過精種蘋果走上了一條致富路。
百畝蘋果園迎來收獲季
在第四個農民豐收節來臨之際,記者來到鋪集鎮青島蘋安果家庭農場,只見“山東省精品采摘園”“山東省示范家庭農場”的牌子赫然入目,挽著褲腿、鞋子上沾滿了泥土的農場主張洪平正在指揮員工們包裝剛從樹上采摘下來的蘋果,準備裝車發運,忙得是不亦樂乎。
記者跟隨張洪平走進蘋果園內,只見上百畝樹上綴滿了蘋果,一些解開果袋的蘋果紅彤彤的掛在枝頭,煞是好看喜人。還有成片的套著果袋的蘋果,那是晚熟的紅富士品種,要等到10月份以后成熟了再解袋。多名工人正在采摘已經成熟的紅星、將軍、良香品種蘋果。“絕對無公害,快嘗嘗我種植的蘋果口感咋樣,保準你吃了忘不了這個味道。”張洪平隨手摘下一枚蘋果自信地塞到記者手里。“色澤鮮艷、肉脆汁多、酸甜適度、果香濃郁……”記者咬了一口品嘗后,不禁向張洪平豎起大拇指,真是不愧為“過口不忘”的平安佳果。
“現在采摘的是中熟品種的蘋果,等到霜降后的紅富士蘋果口感更佳”,據張洪平介紹,“種植光有理論不行,關鍵的關鍵是你自己能夠豁上心力,趴在果園里實踐,從開花到結果,每個步驟都得爛熟于心,容不得半點兒馬虎”,采摘期將一直持續到十一月下旬。看著精心種植的蘋果有了收入回報,他心里五味雜陳,覺得一切辛苦付出都沒有白費。
堅守10多年復原“老味道”
“像侍弄孩子一樣管理果樹”,是張洪平這些年來的切身體會。2001年,他承包土地200畝種桃,但由于沒有攻破錯峰成熟技術瓶頸,桃樹到了盛果期,七八月份集中上市,加上沒有保鮮設備,如遭遇一場大的風雨天氣,果子全掉樹下,損失慘重。2008年,永不服輸的他砍掉桃樹而改種蘋果,引種早中熟品種紅露、良香、將軍,每年八九月份成熟,引種晚熟品種條紅、片紅紅富士,每年十月底到十一月初成熟。
“通過不斷改善土壤結構和種植方法,最終成功‘復原’出這種老口味紅富士等蘋果。”說起種植蘋果的經歷,張洪平感慨萬千,這些年來,他先后到煙臺農科所、山東省果樹研究所等科研部門尋經問寶,向山東省果樹研究所果樹遺傳育種與栽培專家、山東農業大學研究生導師王金政教授虔心請教,并通過不斷實踐,逐步掌握了蘋果培育管理的一整套技術。有著“膠河古郡-德孝鋪集”之稱的鋪集鎮,今年以來通過黨史學習教育提高為民服務質量,鎮農業技術干部,經常深入蘋安果家庭農場悉心指導,使張洪平獲益匪淺,增強了信心,鼓足了投身鄉村振興的不竭干勁。
為了改善土壤,種果之初,他到10公里之外的邢家嶺養牛場每年拉牛糞1000立方米喂樹,逐步增加土壤有機質;又投入10萬元新打、維修大口井各1眼,保障土壤養護水肥需求。特別是2014年至今,他又增施豆餅喂樹,想方設法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另外富硒液噴施葉面肥等新技術的利用,更令土壤有機質達到標準指標,使果質返樸歸真,口感醇香脆甜略帶酸頭,回味無窮。
帶動周邊村民共同致富
經過多年的科學種植,這種老口味紅富士先后獲得膠州、青島和省“無公害農產品”“無公害產地”“綠色果品”等權威認證以及國家級綠色認證。在這期間,有品牌保護意識和桑梓情懷的老張還注冊了“鋪集”商標,獲得了“山東省精品采摘園”“山東省示范家庭農場”稱號,2020年6月,獲評國家綠色食品A級產品認證。果香不怕園子深,如今,”蘋安果”蘋果因其獨特的醇香脆甜,除了滿足膠州、青島本地外,還遠銷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等地。
盡管經營有了些許成績,但絲毫沒有沖淡張洪平追求“平安果品”的赤誠初衷。“慶豐收,感黨恩,對得起自己的良心,不辜負上級的扶持和父老鄉親的抬愛,讓人們吃上平安果品,是我今生永遠的追求。”張洪平深情地告訴記者。目前,青島蘋安果家庭農場占地面積約110畝,栽植蘋果約6000棵,預計產量可達70萬斤,年純收入達60余萬元。
張洪平的果園,常年用工三五十人,工資近百萬元,帶動了村民就工就業增加收入。另外,他還無私傳授多年來積攢的經驗,讓更多的人走上致富路。“只要有果農前來學習種植技術,我都毫無保留的傳授,讓他們跟著我一起增收致富。”張洪平說,老口味蘋果靠著高品質收獲很多榮譽,叫響了口碑,在果品評比中屢屢獲獎,價格自然比普通蘋果高出不少。而蘋果的品質好壞,主要得益于栽培技術,吸引了眾多果農前來“取經”。鋪集鎮因地處膠州、高密、諸城三市交界,素有“三七”鋪之稱,眼下,除了當地不少果農前來學習外,高密、諸城的果農也慕名前來。(觀海新聞/掌上青島/青網 記者 馬丙政 通訊員 張勁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