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9月14日訊 今天下午,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市生態環境局對《青島市“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以下簡稱《規劃》)進行解讀。《規劃》明確了“十四五”時期我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總體要求,科學謀劃了重點任務、主要舉措和保障措施,對深入推進生態環境保護、開啟美麗青島建設新征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十三五”以來,我市以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協同推進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生態環境質量顯著改善,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增添了“綠色動力”。“十四五”時期,是更高層次更深維度加快推進美麗青島建設的關鍵期、窗口期、攻堅期。對標建設美麗青島的新的歷史使命,我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任重道遠。

《規劃》中明確提出,要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改善環境質量、保障環境安全為根本出發點,突出源頭治理、系統治理、整體治理,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圍繞全面構建生態保護空間格局、全面提升生態環境治理水平、全面構建環境風險防范體系、全面擴大優質生態產品供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快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建設“天藍、地綠、海碧、水清、土凈”的美麗青島。
十四五時期,我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主要目標是: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生態系統穩定性穩步提升,環境安全有效保障,現代環境治理體系建立健全。圍繞目標實現,《規劃》確定了環境治理、應對氣候變化、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環境風險防控、生態保護等5大類24項主要指標,其中,約束性指標13項,預期性指標11項。
《規劃》明確了“十四五”時期生態環境保護10項重點任務。一是堅持綠色發展,持續推動結構調整;二是堅持低碳發展,控制溫室氣體排放;三是堅持協同治理,持續改善大氣環境質量;四是堅持“三水統籌”,全面提升水生態環境質量;五是堅持陸海共治,打造綠色可持續的美麗海灣;六是堅持系統防治,加強土壤、地下水、農村環境保護;七是堅持保護與修復,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八是堅持風險防控,筑牢環境安全底線;九是堅持多元共治,加快推進環境治理體系現代化;十是堅持全民行動,推動形成綠色生活方式。
在《規劃》編制過程中,主要突出“四大理念”謀劃重點任務。
突出綠色低碳發展引領。面向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以布局優化、結構調整和效率提升為著力點,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堅持綠色發展,持續推動結構調整,著力筑牢綠色發展根基,優化產業、能源、交通運輸、農業投入與用地結構;堅持低碳發展,開展二氧化碳達峰行動,加強溫室氣體排放控制,主動適應氣候變化,加強應對氣候變化管理;堅持全民行動,提高全社會生態環保意識,推動形成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生活方式。
突出改善環境質量核心要求。將“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貫穿生態環境保護各領域、全過程。在大氣方面,堅持協同治理,加強細顆粒物和臭氧協同控制,強化工業源、移動源、揚塵源污染管控和其他涉氣污染物治理,積極應對重污染天氣;在水治理方面,堅持“三水統籌”,加強水生態環境系統治理,強化水污染防治,完善生態用水保障,推進美麗河湖建設,保障城鄉飲用水水源安全;在海洋方面,堅持陸海共治,強化陸岸海協同治理、海洋污染防治、海洋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打造綠色可持續的美麗海灣;在土壤、地下水、農村環境保護方面,堅持系統防治,協同防控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推進土壤安全利用,加強地下水環境監管,完善土壤污染防控監管體系,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在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方面,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修復為主,守住自然生態安全底線,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實施生態系統保護成效監測評估。
突出防控環境風險安全底線思維。堅持以人為本,推進重點領域環境風險防控,強化環境社會風險防范與化解。構建環境風險防范體系,提升固體廢物污染防治能力,加強涉重金屬行業污染防控,加強核與輻射安全監控,治理影響群眾生活的噪聲、異味等環境問題。
突出發揮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牽引作用。堅持多元共治,健全生態環境保護統籌協調機制,完善生態環境法規制度,發揮市場機制激勵作用,提升生態環境監管能力,強化生態環境科技支撐,推動形成導向清晰、決策科學、執行有力、激勵有效、多元參與、良性互動的環境治理體系。(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吳帥)
責任編輯:郝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