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2021年9月15日9版
回答百姓考問切忌“抄答案”
一周說
面對一道道亟待回答的民生考題,個別部門在作答時出現“照抄”“雷同”等“模板式”回復。對一些反復投訴問題,答卷只字不差;對一些相似問題,回復內容趨同;還有的答復中頻現“加強”“加大”等口頭承諾,實際卻缺乏落實。如此“套取模板”式的答題,不僅寒了市民的心,更阻礙了城市治理升級的步伐——
城市治理是一場恒久的恤民之考,市民出題,部門答題,市民閱卷。部門的民生答卷,不僅彰顯了答題人呼應民聲的執行力和公信力,也承載著閱卷人對美好生活的真切向往。顯然,部門的解題方式、方法和態度都無不體現在答案之中。
“三我”活動開展以來,市民、網友通過觀海新聞客戶端“直通12345”平臺留言,為各級部門列出了一道道亟待回答的民生考題。應該看到,多數部門能積極做出應答,拿出解題思路,贏得了市民的“高分”,也為城市高效良性運行提供了堅實保障。然而,也有個別部門在作答時出現“照抄”“雷同”等“模板式”答案,不僅寒了市民的心,更阻礙了城市治理升級的步伐。
對于不同時期的同一“考題”,有關部門照搬答案,毫無新解。
去年10月,網友QZQ在觀海新聞客戶端“直通12345”平臺反映,市北區臺柳路(綏寧路至懷遠路)兩側在早晚高峰期間存在亂停車問題。隨后,交警市北大隊回復稱,轄區交警部門已安排警力加強對該路段的巡邏力度,及時處置違法停車情況。近期,另一位網友留言,再次反映該路段的亂停車現象。此次,交警市北大隊照搬了10個月前回復網友“QZQ”的內容,回復文字絲毫不差。回復毫無新意,治理效果又如何?近日,該網友向記者透露,該路段的亂停車問題依舊未見改善,而且平時也很少看到巡邏、及時處置的執法情景。
亂停車是市民考卷中的常考題。不同網友不同時期不斷反映同一片區域亂停車問題,不僅說明問題的難解程度,同時也表明相關部門亟須拿出切實的解題之策。然而,近一年時間過去了,部門的答復竟然只是照搬原文,未見整改實效。事物變化是永恒的,同一問題在不同時間有著不同表現、不同影響。若職能部門一看見“老考題”,就照抄答案,勢必讓答復變成一種應付,不但寒了百姓的心,也影響了部門的公信力。因此,市民提出了問題,相關部門需要到現場讀題,究因溯源,理性分析;對短期難以破解的疑難問題,部門也要向市民講明具體原因,多答新解,少彈老調。如此,才能真正在民生大考中獲得市民點贊。
對于不同區域的同樣問題,有關部門的答案雷同,流于形式。
8月27日,觀海網友多次在線反映,市南區海口路11號甲11號樓樓道多年堆放雜物,一直未解決。之后,市南區回復稱,社區聯系物業,對雜物進行清理。而不久前,網友LdZDI8反映,西海岸新區王臺街道辦事處福東花園小區一樓過道被雜物占用問題。西海岸新區給出的回復同樣是,已督促物業及時清理樓道雜物。然而,記者近日分別致電兩位網友,均被告知“雜物依舊存在”,網友還強烈要求相關部門實地查看,真正解決問題。
樓道堆放雜物看似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卻也是社區管理的一道必答題。市民屢屢出題,而在相關部門的答卷中,“聯系物業”“督促物業”“協調物業”成了高頻詞,但實際治理效果卻難令人滿意。事實上,對于樓道雜物問題,很多物業部門早就心知肚明,但治理起來總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避免激化矛盾。而部門接到投訴后,只是將解決問題再次下放給物業,監管手段卻沒有實質性跟進,致使最終的治理流于形式。因此,面對提問,相關部門只有避免簡單重復的應答思路,創新聯合治理機制,拿出“一竿子插到底”的深耕態度,通過實地調查,綜合研判,才能確立具有實效的解題思路,為市民帶來滿意的答案。
對于疑難問題的下步舉措,有關部門的答案只重承諾,難見實效。
在“直通12345”平臺上,部門應答百姓提問時,常會對下一步措施做出相關允諾。比如,整治亂停車問題,相關部門會承諾“加強執法力量”;治理小廣告痼疾,相關部門會表示“加大清理力度”;整治消防通道堵塞難題,相關部門則許諾“要求加強管理”。這些百姓身邊的瑣事,確實需要“加強”“加大”等措施鞏固整改實效。然而,記者了解到的實際情況顯示,這些部門承諾的“下一步”,往往在后期變成了口頭承諾,整治效果非但沒有做“加法”,反而因問題頻頻回潮而飽受詬病。部門答復中的“下一步”“舉一反三”不該只是套話,而應是部門踐諾。對待疑難問題,職能部門要以“釘釘子”的精神,一抓到底,拿出與“加強”“加大”相匹配的落實力度,久久為功,才能持續提升城市治理的效率和水平。
城市治理版圖是一份逐漸展開的全民考卷,市民之問、百姓之考,可問出市民的急難愁盼,更能考出城市治理的鮮活經驗。部門作為答卷人,要確立“以人民為中心”的讀題態度,“為人民服務”的解題思路,用一分承諾,兌現九分落實,為城市治理汲取民間智慧。如此,民生考題的卷面才能更整潔、更有分量;市民獲得感、幸福感才能更強烈、更飽滿;城市治理進程的步伐才能更堅實、更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