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河無聲奔去,唯有愛與信仰永存。 ”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相信有不少人看過。這部以諜報戰線烈士李白的革命經歷為故事原型拍攝制作的紅色經典電影,讓無數人對革命中的無名英雄們致敬。在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之際,中國海洋大學海鷗劇社創新性排演《永不消逝的電波》,用話劇形式詮釋與銘記,革命先烈們不朽的精神。

推薦社團
A
中國海洋大學
海鷗劇社
搜集演員 發現“英雄”在身邊
“紅色是海鷗劇社的底色,是劇社賴以生存發展的根基,挖掘紅色故事已成為海鷗人責無旁貸的使命。 ”話劇《永不消逝的電波》指導老師、基礎教學中心藝術系教師朱琳向記者介紹,海鷗劇社成立于1932年,是山東省最早的革命紅劇團體,曾因出演《月亮升起》和《工廠夜景》等革命劇被權威雜志譽為“預報暴風雨的海鷗”。
“在最初挑選劇本時,海鷗劇社成員注意到了《永不消逝的電波》這一經典故事,雖然已經被用電影、電視劇、舞劇等很多方式講述過,但話劇舞臺上其身影寥寥。”在搜集原型人物時,朱琳和社員們驚喜地發現,海大歷史上出現過一位真正的 “李俠”——中國共產黨無線電通信事業的創始人之一張沈川。 “他是中國共產黨第一位無線電報務員,親手編制了黨的第一本無線電通信密碼,并參與創建中共第一部地下無線電臺。”朱琳向記者介紹,1924年至1925年,張沈川在私立青島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前身)求學,擔任青島學生聯合會主席,參與過各種進步活動。這一發現極大地拉近了學生與人民英雄的距離,同時也使同學們意識到,“地下”英雄就在校園內,作為校友更有責任把這段歷史演繹出來,讓師生銘記。最終劇社成員決定以話劇形式演繹這一經典故事。

致敬經典 用話劇傳承信仰
“《永不消逝的電波》本身就是一個好的紅色故事,作為張沈川的校友,我們海鷗劇社更有責任把這段歷史演繹出來,讓師生銘記。 ”朱琳表示,她希望通過話劇的表現方式,將李俠身上那種為了心中的理想和正義勇于獻身的精神傳遞給觀眾。
“這種精神是不分時代的,無論是在革命時代還是在今天,心中懷有理想且為了理想不斷努力是每一個人應該具有的一種精神。長河無聲奔去,唯愛與信念永存。 ”對于劇社的學生來講,參演這部話劇,亦是一次生動的紅色主題教育學習,為了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他們深入閱讀相關史實,討論人物心理活動,多方搜集原型人物的資料故事。
“英雄之所以被稱為英雄,是因為他是普通人,但他做了我們普通人根本做不了的事情。”話劇中李俠的飾演者張煜頗為感慨,他希望觀眾通過這部劇,能對英雄有新的認識。何蘭芬的飾演者劉慕含則表示,希望通過這部話劇,讓更多的人意識到:今天的繁榮與和平,我們的幸福生活,皆是英雄前輩們給予我們的饋贈,是他們用鮮血換來的。對于海鷗劇社來講,“紅色”是劇社永恒的主題,是劇社賴以生存發展的根基,未來海鷗劇社也將繼續不忘初心,以紅色為底色,把紅色主題話劇排演下去,把紅色基因傳承下去。
隨著一批批新面孔走入校園,花樣的高校社團也迎來了納新換屆。話劇、相聲、脫口秀;電影、推理、漢服社……五彩繽紛的社團活動,拓寬了大學生涯的另一種維度,也讓新生迅速融入新開始的高校生活。本期“我的大學我的團”系列報道,一起走進中國海洋大學和山東大學,感受它們的“社”彩紛呈。
推薦社團
B
山東大學(青島)
相聲社團
說學逗唱國粹逗樂校園
“南來的北往的,都來瞧一瞧,看一看。給您講個段子,唱個小曲兒,這是能讓您捧腹大笑的地方……”上臺鞠躬,一身大褂領正襟平,說學逗唱笑語聲聲;竹板一響,滿臺清風;大鼓三弦,月上柳梢明。在大學校園里,相聲傳播的歡聲笑語征服了許多青年學子,他們成立相聲社團,經過成員創作,將大量的相聲作品改編的更加貼近校園生活。不僅豐富了校園文化,也讓一批相聲新秀閃亮登場。
拜師學藝 反串角色自我提升
“從小就喜歡聽相聲,剛上初中的時候聽過幾次郭德綱老師的相聲,就‘陷’進去了。后來睡前聽、坐車聽,慢慢地自己也會說一些簡單的段子,開始在初中的時候在學校的舞臺上展示自己。”周致遠,山東大學(青島)網絡空間安全學院(研究院)大二學生,現任大學里曲藝團團長、相聲協會會長。對周致遠來說,上大學之前,他對相聲的喜愛只停留在喜歡聽、喜歡琢磨,但缺乏演出經驗。
有了老師指點,周致遠加入相聲社團后,在舞臺上展示自己更有信心。“相比其他剛開始學相聲的同伴,我在舞臺上更能放開自己,因此積累的成就感也越來越多。 ”“‘反串’對相聲演員來說,表演水平要求很高,尤其是男性反串女性角色,對自己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男朋友女朋友》的相聲段子,講的是男女朋友之間需要多一點包容和諒解,以玩笑的形式講述了由于男女性格分歧而產生的趣事。故事中的反串角色,雖然具備挑戰性,但也勾起了周致遠的興趣和好奇。 “剛開始很難拿捏到角色的神態,臺詞、肢體語言、表情總是很僵硬。后來自己反復對著鏡子練習,也在家錄了很多視頻自己反復琢磨,才慢慢找到了技巧,學會把人物的特點表現出來。 ”而這一次,不僅讓周致遠第一次通過自學在相聲技巧中收獲了提升,也讓他在相聲語言中收獲了樂趣和幸福。
校園“國粹”聲勢日漸壯大
“作為山東大學最專業的曲藝演出團隊,包括相聲和其他說唱(快板鼓曲等)兩部分,堅持周周有培訓,月月有專場。每年承辦山東大學唯一的校級喜劇類賽事笑林大會,決賽現場展演,熱鬧非凡。 ”據山東大學(青島)相聲協會相關負責老師喬文超表示,相聲協會成立于2007年,在14年的時間里,為廣大校園師生送去無數歡聲笑語。“相聲協會創立以來,培養了大批優秀大學生曲藝愛好者,連續5年被評為山東大學十佳精品社團,四年中三度榮獲山東大學星光達人秀一等獎。同時也走出校園,在山東省小品曲藝大賽和“馬季杯”全國大學生相聲大賽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周致遠告訴記者,這幾年山東大學(青島)學生相聲協會業務水平在不斷提升。為了能夠把學習相聲的腳步走得更遠,相聲協會在近幾年,與其他高校曲藝組織建立了良好關系。并于2018年12月4日,與其他相聲協會社團共同舉辦了“山東大學曲藝團十周年慶典暨高校聯合相聲晚會”,場面火爆,盛況空前。
高校“社”友快來加入
高校社團五彩繽紛,不論你是社團“小白”還是協會“大佬”,只要你身邊有我們意想不到的大學社團故事,歡迎加入青島早報教育周刊 《我的大學·我的團》欄目中與我們互動。撥打熱線82888000,快來加入吧!
責任編輯:單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