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清晨6時許,鬧鐘響起,家住四流南路的鄭景友匆忙洗漱后下樓,坐公交到永平路地鐵站,然后乘坐地鐵3號線趕到火車北站,換乘地鐵8號線到膠東站,出站后坐上接駁班車趕到單位——東航山東分公司新機場基地。此時已是上午8時40分許。
另一邊,他的同事王怡心清晨7時20分才起床洗漱,給孩子做飯,開車送大兒子去上學,再趕到單位。上午8時30分許,泡上一杯咖啡,開始一天的工作。
同一家單位,兩人的上班狀態大不相同。
為避免來回奔波,王怡心在新機場轉場后,就將家安在了膠州,家離工作單位開車只有十幾分鐘路程。像王怡心這樣隨“機”而動的人,至少有上千人。他們在膠州安家,成為了一名新“膠州人”。

往返地鐵膠東站和公司的接駁班車
每天上下班忙得團團轉
隨著公司第一家轉場至膠東機場,從今年7月開始,東航的鄭景友就開始了市區到膠東、膠東到市區的通勤路。每天清晨6時許,他就要從位于四流南路附近的家中出門。
“班車發車時間固定,有的時候要是早到了就在路邊等等。”鄭景友告訴記者,因為出門太早,他都是在單位食堂解決早餐。如果有一天起晚錯過了接駁車,他就要自費從膠東站打車到單位。下午下班,他也要看準時間,否則就有可能錯過班車。
“每天幾點出門,多長時間能換上地鐵,現在我們心里都門清了。 ”鄭景友的同事王紅英租住在市南區寧夏路附近,每天清晨她都要乘地鐵3號線到火車北站,再換乘8號線。一個月來,往返地鐵的費用,讓她已經能享受到相應的優惠了。 “一個月內花費超過一定金額,地鐵方面會有優惠。 ”王紅英說。

轉場首月各類交通工具的客流統計中,地鐵8號線是市民前往新機場首選。
不愿奔波把家搬到膠州
每天花費三四個小時在路上,讓王紅英有些吃不消。眼下,她正打算退掉房子,轉而在李村附近租房,從而減少通勤時間。而鄭景友因為妻子在市區工作,只能繼續堅持這樣的通勤方式。
和他們不同,王怡心選擇了在膠州安家。王怡心是東航山東分公司飛行部綜合辦的一名員工,丈夫是東航山東分公司的一名飛行員。機場轉場前,她們一家居住在城陽。剛轉場時,王怡心每天開車在城陽和膠東之間往返,一月下來通行費用不少,她也很難照顧兩個孩子。她和丈夫商量后,在膠州蘭州東路附近買了一套房子,將家安在了膠州,做起了一名新“膠州人”。
“搬到膠州后生活變得輕松多了。 ”王怡心告訴記者,新住處離單位開車只有十幾分鐘路程。每天清晨,當其他同事都在忙著趕公交坐地鐵時,她卻非常輕松愜意。 7時20分才起床,準備就緒后,開車送大兒子上學,小兒子則由公婆送去幼兒園。因為兒子放學后有托管,每天下班后,她可以等到晚高峰過去,在傍晚6時前后才回家。
已經在膠州居住了近一個月,王怡心對當地情況還是有些陌生,出行需要導航。 “老公的不少同事都搬到膠州來了,每周五晚上我們都會聚一聚。 ”王怡心告訴記者。
房屋租金一天一個價
東航山東分公司綜合管理部航空衛生分部的范海英,也是一名二孩母親,丈夫是飛行員。她也選擇將家安在了膠州。范海英所在的部門,負責東航山東分公司的防疫、健康檢查等工作。從去年以來,她就異常忙碌:準備、調劑防疫物資,接收傳達防疫政策……一天下來,手機電話記錄翻看起來都看不到頭。為了不再來回奔波,她在膠州買了房,將小兒子也轉到了膠州上學。

范海英全家在膠州安家
把家搬到膠州的,還有東航山東分公司黨群部副部長申武兵。目前因為新房裝修還沒有結束,他和老婆、孩子只能先在當地租房。沒有轉場前,申武兵一家居住在市北區合肥路附近。因為夫妻倆在同一個單位上班,為了避免往返,他們在膠州買了房子,讓今年剛上學的兒子在膠州報名入學。 “省下來的費用,夠我們一家人出去下好幾次館子了。 ”申武兵說。
申武兵在租房過程中發現,因為人群太多,機場附近的房子,租金一天一個價。單位同事除了買房,還有不少人選擇租房,且大多集中在四五十歲的年齡段。據不完全統計,轉場前后,包括航司等在內的涉機場相關單位人員,至少有上千人隨“機”而動,在膠州買房安家,變成了“新”膠州人。(觀海新聞/青島晚報記者 徐美中)
責任編輯:王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