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威海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威海市發展改革委新舊動能辦四級調研員周曉靜、威海市住房城鄉建設局黨組成員莊曉亭、威海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主任宋鵬飛介紹威海市優化招標投標營商環境“三項制度”有關情況。

由威海市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局等13部門聯合印發的《威海市工程建設項目招標投標交易規則》(以下簡稱《交易規則》)《威海市工程建設項目招標投標監督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監督管理辦法》)《威海市工程建設項目不良行為量化管理辦法》(以下簡稱《不良行為量化管理辦法》)等“三項制度”,已于8月31日起施行。
周曉靜介紹,這“三項制度”的出臺,填補了威海市招標投標監管和信用制度空白,在全省率先建立起招標投標交易與監管“全口徑”制度體系,將為威海市工程建設項目招標投標工作提供強有力的制度保障。
?《交易規則》主要內容
包括招標、開評標與中標、應急管理、附則等6個章節、35條。主要有10項重點內容:
●明確招標范圍
凡列入《威海市公共資源交易目錄》工程建設項目的勘察、設計、施工、監理及重要設備、材料采購,必須納入公共資源交易平臺交易。
●優化交易流程
招標投標交易流程規范為入場登記、發布招標公告、評標專家抽取、中標結果公示、在線簽合同等16個環節。
●規范招標條件
工程建設項目招標必須成立招標人,按規定履行項目審批核準備案手續,落實資金來源;
施工項目招標需完成初步設計和概算審批,具備招標所需設計圖紙和技術資料。
●統一交易平臺
招標人、投標人通過“威海市公共資源交易平臺”辦理入場登記、發布招標文件、下載標書、投遞投標文件。
●規范招標文件
招標公告、資格預審公告通過威海市公共資源交易網發布,至少載明8個方面內容。
●降低交易成本
施工項目投標保證金由最高80萬元下調至最高50萬元。交通工程建設領域率先取消投標保證金。
●嚴格開標評標
招標人按照招標文件規定的時間、地點開標、評標,評審專家從省綜合專家庫隨機抽取,投標人少于3個重新招標。
●規范評標行為
評標專家采取電子評標方式,在線提交電子化評標報告。
●在線簽訂合同
招標人以數據電文形式與中標人簽訂合同,不得再行訂立背離合同實質性內容的其他協議。
●加強應急管理
因電子交易系統故障等原因,導致交易不能進行的,可中止、終止招標投標活動及變更交易方式,并發布補充公告。
?《監督管理辦法》主要內容
共包括總則、機構與職責、監管內容、監管方式、監管系統、附則等7個章節、31條,主要有5項重點內容:
●強化機構職責
明確各機構部門職責,建立招標投標監督管理體制。
●明確監管內容
明確招標項目審批核準、招標文件、信息發布、投標保證金收取與退還、評標委員會組建、交易主體行為、合同簽訂等8個方面監督;
強化備案審查、投訴處理、行政處罰、標后評估等監管。
●創新監管方式
推進工程建設招標投標監管一體化,創新綜合、行業、信用、社會等方面監管方式。
●推進智慧監管
依托電子監管系統,為全市招標投標活動提供風險預警、流程追溯等服務,提升智慧化監管能力。
●建立權責清單
行政監督部門監督管理權責清單,明確了4個方面29條監管權責;
招標人主體責任清單,明確招標人4個環節17條主體責任。
?《不良行為量化管理辦法》主要內容
共包括總則、量化記分、記分應用、權益保護、附則共五章23條,并附“不良行為量化清單”。主要有7項重點內容:
●建立不良行為量化管理機制
由各級發展改革、住房城鄉建設等行業監督部門對不良行為進行認定和處理。平臺運行服務機構對交易見證服務過程中發現不良行為,及時制止、記錄、保留證據并報告行政監督部門。
●實行不良行為目錄管理
明確招標人、投標人等交易主體在招標、投標、開評標、中標履約等環節122條不良行為。
●規范不良行為量化標準
不良行為分為“輕微、較重、嚴重”三個等次,失信行為從認定之日算起管理周期為1年,期滿的不再用于量化記分和記分累計。
●嚴格不良行為認定程序
輕微失信行為,通過威海市公共資源交易網進行為期15天的公示,認定日期從公示之日算起;
較重失信行為,由行政監督部門下達《招標投標不良行為整改通知書》,認定日期從下達整改通知書之日算起;
嚴重失信行為,由行政監督部門依法查處并作出行政處罰,認定日期從作出行政處罰之日算起。
●加強黑名單和警示名單管理
嚴重失信行為,被作出行政處罰的,一次性記12分,列入“招標投標不良行為黑名單”,實施12個月的不良行為記錄公示期;
在量化周期內被2次或以上量化記分,且累計記分達到12分及以上,將列入“招標投標不良行為警示名單”,實施6個月不良行為記錄公示期。
●強化量化記分應用
行政部門作出取消投標資格、取消評標資格等行政處罰決定的,在規定期限內禁止進入威海市公共資源交易平臺交易。
處于“招標投標不良行為黑名單、警示名單”記錄公示期內的當事人,可在資格條件中對其設置相應否決性或限制性條款。
量化記分累計不足12分的當事人,可在資格評審辦法或評標辦法中對其設置相應懲罰性條款。
不存在不良行為量化記分或無“威海市公共信用信息不良記錄”的,在資格審查、評標等方面給予適當激勵性加分。
●加強交易主體權益保護
不良行為當事人可登錄“威海市公共資源交易服務系統”查詢本單位或本人的量化記分。
☆相關鏈接:
1、“三項制度”在優化招標投標營商環境方面的作用:
優化交易流程:通過建立分類統一招標投標交易規則和流程清單,將分散的招標投標統一納入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實行全流程電子化交易。實現流程電子化、監管一體化、服務便利化,提高招標投標活動的效率。
降低交易成本:采取全流程電子化交易和在線監管的方式,減少人工干預,每個項目可節省報名費、標書制作費、交通費等約1500元。
提升監管效能:實行電子化在線監管和智慧監管,提升對圍標串標等違法違規行為的甄別和預判能力。
保障公開透明:三項制度涵蓋招標投標交易、監管全部內容,交易和監管信息全部實時公開,保障招標投標全過程公開透明。
2、威海市在房屋建筑、市政等工程建設項目招標投標過程中的監管措施:
規范招投標范圍和程序:
威海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嚴格執行“三項制度”,加強對招標人的指導引導、提示提醒。
今年,全市依法公開招標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585個,中標額178.4億元,應公開招標項目公開招標率達100%,招投標投訴案件的辦結率為100%。
加強招投標事中事后監管:
取消對招標文件的事前審核,建立標后評估機制,定期組織專家對社會影響較大、評標中有重大異議以及其他重點工程項目進行標后評估,對環翠區和經區的10項工程進行評估,發現處理問題19個。
目前,已實現招投標全流程線上監管。
推進招投標差異化管理:
為全市建筑企業建立信用檔案,推動信用檔案分值在招投標活動中應用,法院、檢察院等部門建立信用監管聯合懲戒機制。
今年,為信用評價AAA的建筑企業減免投標證金3000余萬。
深化工程建設招投標改革:
簡化招投標程序,在全省率先推廣電子招投標和遠程異地評標,率先實現招投標全過程電子化。
推行工程總承包招標,今年,全市有16項工程實行工程總承包招標,縮短項目建設時間,提高項目落地效率。
推廣遠程異地評標模式,環翠區里口山4A景區北山親子林項目成為全省首個遠程異地評標市政工程項目,實現優質專家跨區域資源共享。
3.威海市在推廣全流程電子化交易方面的作為:
建設全省領先的“1+N+1”電子化平臺:在全省率先實現政府采購、建設工程、國土資源、產權交易四大業務板塊電子化交易全覆蓋,建設全國第一個標準化市級國有企業陽光采購電子服務平臺,配套建設評審專家庫。
提升交易服務“一網通辦”水平:搭建公共資源“交易服務一網通辦”平臺;在全省率先建設市級CA管理平臺;推行專家評審“云簽章”、移動投標“掌上辦”,降低時間和成本。
推動平臺功能再造:實現項目評審“再擴展”、平臺功能“再優化”、交易數據“再聯通”。
交易監管智慧化:實現招標交易信息的動態記錄、全程留痕追溯。(Hi威海客戶端記者 蔡壘/文 畢鈺晶/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