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水利部刊發《水利改革動態》專刊,在全國推廣威海市河湖長制經驗做法,號召全國各地學習借鑒。近年來,威海市探索建立市縣機構對應、全域協調聯動的河湖長制管理體系,激活基層建設,提升河湖治理效能,走出了一條河湖治理的新路子,相關工作經驗入選水利部“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典型案例”,2021年獲評全國“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工作先進集體”。
建立完善河湖管理網絡體系
全面理順河湖管理體制。市級層面,在水利系統的行政、事業單位分別設立河湖管理機構,強化管理職能;縣級層面,將涉水管理職能進行統籌,成立生態文明建設協調中心,由威海市河長辦集中調度,打破部門職責藩籬。

通過督導考核機制創新,避免“上熱下冷”,將責任落實到基層。制定市縣鎮村四級河湖長履職細則、巡查工作機制、責任追究等制度,通過以上帶下、上下聯動,推動河湖長制落在實處、見到實效。
全面強化護水社會監督機制
威海市采取向社會招聘公益性崗位、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建立網格化的巡護機制,組建總人數1137人的河管員、湖管員隊伍,在重點河湖設立117名“義務河(湖)長”“社會監督員”。

威海市河長辦印發《威海市河湖長制社會監督舉報獎勵辦法》,建立社會監督機制,實施有獎舉報。培養一批“民間河長”參與河湖管護,加強河湖問題暗訪曝光力度。通過聘請護水大使參與護河行動,引導市民關注河湖治理、參與河湖保護。
構建“大數據+河湖長制”管理模式
威海市聚焦科技賦能,結合“智慧城市”“數字水利”建設,探索建立“大數據+河湖長制”管理新模式,打造全域“數據河長”管理體系。將水務、公安、自然資源等多個部門數據信息進行整合,將全市504條河流、376座水庫信息全部納入信息監管平臺,實現了河湖管理范圍全覆蓋。

開發應用手機APP,將全市各級河湖長以及監管、巡查、執法、管養人員全部綁定,實時監督相關人員巡河時間、狀態、軌跡等情況,定期啟用無人機巡河巡湖,實現“點一點檢查河長履職,拍一拍上傳河道問題,掃一掃查看治水動態”。
統籌優化河湖管理資源
威海市按照河湖水系一體化管理思路,推出“全域統籌、資源整合、水陸兼顧、協同治理”的治水管水新模式。統籌做好節約水、廣蓄水、引客水、淡海水、用中水、治污水等“六水共治”,由威海市河長辦牽頭,將美麗示范河湖建設、精致城市建設、水生態治理等12個專項工作統籌謀劃、整體推進,推進城市污水處理提質增效,強化河湖管理保護,有效整合資源,推動河湖長制工作走深走實。

通過建立市縣機構對應、全域協調聯動的河湖長制管理體系,威海市將制度優勢全面轉化為治理效能。2020年,10條(個)河湖獲評“省級美麗示范河湖”;投入70多億元,實施了11項水資源開發利用工程,恢復和新增興利庫容2.5億立方米;推動市區3處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保障污水處理全部達標;實施環翠區里口山等11個小流域綜合治理項目,治理水土流失37.21平方公里;實施了華能電廠(威海)海水淡化及市區4處集中供水工程,將城市供水保障能力提升20%;組織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兩年攻堅行動,農村凈水設施實現100%全覆蓋;依托南水北調工程線路布局,優化水資源配置,構建起本地水、長江水、黃河水聯合調度,豐枯調劑、余缺互補的水資源調配體系。(來源:水潤威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