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合示范區積極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
“4+1”中心建設:創變未來 澎湃向前

■上合示范區管委會大樓。
黃海之濱,東風潮漲。上合示范區,滿帆起航。
先行先試,用制度創新打開發展突破口;物流先導,齊魯號“上合快線”等通達上合組織和“一帶一路”沿線18個國家、46個城市;雙向互動,與17個國家的4個城市、21個園區簽署合作備忘錄;項目引領,引進總投資1605億元的46個項目;共建共贏,2021上合博覽會達成采購交易額近3億元……上合示范區用一組組閃亮的經濟數據,展示著其勢如破竹的發展韌勁。
在上合示范區建設總體方案獲批后的兩年時間里,上合示范區深刻領悟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在青島建設上合示范區、旨在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重要指示要求的深刻內涵、內在邏輯,發揚“敢闖敢試、立說立行、善作善成”的上合示范區精神,全力推進國際物流、現代貿易、雙向投資合作、商旅文交流發展及海洋合作“4+1”中心建設,示范區建設呈現全面展開、開局良好、加速推進的態勢。
先行先試,煥發創新發展新活力
一張宏偉藍圖,衍生出一整套深耕細作的規劃體系,更裂變出體制機制創新的巨大新動能。
9月14日,上合示范區市民服務中心正式啟用,市民和企業辦理業務更加方便快捷。在這里,上合示范區首批承接了54項省級權力事項和19項青島市級權力事項,配套承接企業市場主體登記注冊、項目建設立項等膠州市級權力事項,實現“省、市、區(市)”三級事項在示范區融合辦理。
今年6月,“上合·銀關通”關稅保函業務上線,該項業務是上合示范區擔保合作服務模式的創新之舉。實行該業務后,相關進出口企業憑借青島農商銀行出具的“擔保文書”即可享受“先放后繳,匯總納稅”的便利,實現貨物正常通關。
要站在更高起點謀劃和推進改革,制度創新就是核心競爭力。制度創新,是上合示范區建設的靈魂,更是檢驗示范區成效的重要標志之一。
為持續推進制度創新,上合示范區成立上合示范區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制定《2021年制度創新工作行動方案》,把制度創新擺在突出位置,主動謀劃、積極打造“智創上合”的制度創新品牌,公開發布14項制度創新案例。
“14項制度創新案例來源于工作實踐,是上合示范區通過制度創新暢通與上合組織國家地方經貿合作的最新成果。這些制度創新堅持首創創新、突破創新和獨創創新,具有示范性。”上合示范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孟慶勝表示,“下一步,上合示范區將進一步落實制度創新、平臺搭建、雙向創新、人文交流等舉措,以創新實現投資和貿易的便利化自由化,以創新引領建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
物流先導,開辟互聯互通新通道
今年5月,貨值55.2萬美元的松木板材搭乘“齊魯號”歐亞班列,由俄羅斯塔利奇車站發出,經滿洲里口岸入境,全程采用“公路—鐵路—公路”多式聯運方式,抵達上合示范區青島多式聯運中心。這是山東高速“齊魯號”歐亞班列運營有限公司在上合示范區簽發的山東省首批多式聯運CIFA(中國國際貨運代理協會)提單貨物,實現鐵路提單融資功能,標志著山東省及上合示范區多式聯運“一單制”工作取得新突破。
加速成為上合組織國家面向亞太市場的“出海口”,上合示范區構建起聯通上合組織及“一帶一路”國家的交通網。
實現班列運行擴線增量,上合示范區新開通齊魯號“上合快線”“日韓陸海快線”“中—烏TIR定班專線”,新增杜尚別等10條定班專線,常態化開行22條國際、國內班列,通達上合組織和“一帶一路”沿線18個國家、46個城市。1-8月,開行歐亞班列358列、增長53.6%,集裝箱作業量57.2萬標箱、增長31.5%。獲批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省級歐亞班列集結中心。同時,推出全國首班冷鮮蔬菜專列、全省首班對外承包出口專列、全省首班跨境電商專列等,綜保區申建取得突破性進展。
同時,上合示范區物流產業漸具規模,廣泛開展國際合作。引進總投資206億元的14個商貿物流項目,京東、傳化、豐樹等8個重點物流項目投產。2020年,規上物流企業36家,營收增長58.1%;上半年,44家規上物流企業實現營收21.3億元,增長37.6%。
多向互動,探索貿易合作新范式
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經貿”是關鍵。
據悉,為加速集聚貿易主體,上合示范區出臺《關于加快培育國際貿易競爭新優勢的實施辦法》,聯和國信、新華錦等10個貿易平臺落戶,益佳海業、青港實華、港航能源3家油氣產業市場主體落戶。2021年上半年,預計完成進出口115億元,增長48.5%,其中對上合組織國家完成12億元,增長84.6%。
拓展對外貿易,推動服務貿易擴量提質,必須培育貿易新業態新模式。上合示范區·跨境貿易服務中心自7月底上線試運營,目前進出口額突破1億元,成為向世界展示上合示范區業務特色、增強示范區國際傳播影響力的又一重要平臺。
除上合示范區·跨境貿易服務中心外,上合示范區還引進了上合跨境電商產業園等4個跨境電商平臺,上線運營京東上合特色商品館。引進上合組織國家交易所,落地中科大腦“數字一帶一路”業務總部項目、新華錦二手車產業園、建邦供應鏈等項目,2021年上半年服務貿易額同比增幅94%。
不僅如此,今年以來,上合示范區與17個國家的4個城市、21個園區簽署合作備忘錄,示范區“朋友圈”越來越廣、“合伙人”越來越多。
項目引領,打造產業升級新引擎
如今,高溫漸退,但上合示范區內塔吊林立,機器轟鳴,項目現場仍是一派火熱景象——吉利衛星互聯網項目已進入主體施工階段,預計今年11月份主體封頂,2022年年底可建成啟用;上海電氣風電裝備產業園項目一期廠房已完工,二期廠房將于年底全部竣工……
為貫徹落實“項目落地年”決策部署,自2020年以來,上合示范區引進吉利衛星互聯網、法國埃頓等總投資1605億元的46個項目,新增拓邦智能中心、復星上合時光里等17個上合元素項目。
與此同時,堅持“向地下要空間、向空中要效益”,在上合示范區核心區域,上合國際會議中心、交大大道地鐵結建等總投資116億元的4個項目已開工建設,年內啟動建設巴基斯坦中心、復星上合時光里等總投資148億元的6個項目,一座富有濃郁上合風情的國際新城正在加速崛起。
“引得進來”就要“走得出去”。近日,青島璐璐農業裝備有限公司傳來好消息,遠在巴基斯坦的“巴基斯坦辣椒產業園”項目有了最新進展,雙方近期將通過上合示范區出臺的易貨貿易政策,進行首筆交易。
推動產業資源在海外園區與上合示范區之間雙向流動、雙園互動、雙區聯動。據了解,上合組織國家在上合示范區投資中哈模塊化建筑等項目10個,注冊資本2億美元;上合示范區企業在上合組織國家投資卡瑪鋼鐵等項目10個,協議投資額3.4億美元。
共建共贏,發揮平臺載體新效應
一場盛會吸引世界目光。今年4月,2021上海合作組織國際投資貿易博覽會暨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青島論壇舉行,吸引海內外3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嘉賓及展商參會,線下線上參展企業1800余家,300多家專業采購商完成近400場次洽談,達成采購交易額近3億元,意向采購額近20億元。
以平臺思維做發展乘法。上合博覽會作為示范區展示的“窗口”,不斷積累著勢能,延續性地擴大溢出效應。
眼下,位于上合國際貿易中心二樓的上合國家客廳內,忙碌、熱鬧已經成為常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巴基斯坦和印度7個各具國家文化地域特色的客廳,為外商洽談提供交流商業信息的“會客室”。
除商業信息交流,越來越多的上合組織國家雙邊多邊資源要素在示范區內實現互動耦合,上合國家客廳、央企國際客廳,上合組織國家18家商協會、220名中外員工入駐,巴基斯坦中國中心、澳門葡語系國家商品館、阿塞拜疆國家館、青免國際跨境商品體驗中心納客運營。
值得一提的是,上合經貿學院加速推進,海洋科技合作也在不斷走向深入。目前,上海電氣風電裝備產業園、海之樂生物制藥等涉海項目加快建設;上合示范區國際創新和產能合作中心、上合海洋科學與技術國際創新中心運營;引進聯東U谷國際企業港,一期簽約入駐企業33家。
“要堅決扛牢國之重任,當好上合示范區建設主攻手,精準把握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總定位,以《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建設總體方案》和省、市領導確定的目標任務為引領,加快建設‘4+1’中心,把習近平總書記對上合示范區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到實處。”青島市委常委、膠州市委書記,上合示范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劉建軍表示,要以“項目落地年”為抓手,加快項目建設進度,形成踐行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宏大畫面、生動場景,圓滿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作為搭建中國與上合組織國家開放交流的“重要窗口”,上合示范區向更高水平的開放目標發起總攻,積極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壯美的“上合畫卷”上,上合示范區正用精彩演繹非凡。未來,上合示范區必將釋放出更為強勁的生機與活力,讓世界刮目相看。 錫復春 王 珊 王玉彬 陳 娜
責任編輯:張慕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