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阜農業的稻香漁歌種植區。宋玉璐 攝
仲秋時節,在濰坊昌邑市柳疃鎮青阜農業綜合體水稻種植區,舉步沿木棧道走來,荷葉田田,稻穗芬芳,一步一景,青阜農業綜合體精心打造的“稻香漁歌”項目呈現出一幅壯美的鄉村新畫卷。9月23日,濰坊市2021中國農民豐收節慶祝活動就在這里舉行,將打造一場全面展示現代農業發展成果、展示新時代農業農村新貌的農事盛宴,讓勞作的農人共享秋日收獲的喜悅。
蔥蘢田野間,筑起豐收壇
豐收,是中國古代農民對辛勤付出最樸素的愿望。歷代農人對豐收的渴盼有不同的表達方式,如今的青阜人用自己的方式來祈盼豐收。
9月20日,記者在青阜村荷塘路北側看到,一座莊重大氣的豐收壇已經落成。豐收壇基座是邊長28米的正方形,兩階設計,二階之上四周安放了24塊長方形青石,每一塊青石分別用莊重的魏碑體鐫刻著24節氣。豐收壇正中間,是銅制的豐收鼎,鼎高1.8米,是四腳雙耳式方形鼎,鼎正面的圖案是兩束飽滿的稻穗擁抱著一個大大的“農”字。據介紹,豐收壇以“祈愿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為主旨,既代表了農人對土地的敬畏,也代表著對中國農耕文化的傳承。
穿過豐收壇,建在地頭上的青阜大田劇場也已全面完工。舞臺采用了紅色主色調的設計,顯得分外喜慶。歡快的樂曲聲中,村里的中老年舞蹈隊正在舞臺上排練喜慶豐收的扇子舞。
豐收曾經是世代青阜農人不懈奮斗的夢想,這一片昔日的鹽堿灘涂,如今已是沃野良田。豐收壇和豐收鼎的建成,就是青阜農人辛勤耕耘的豐收榮耀。
鹽堿地成噸糧田,青阜農業樹標桿
青阜農業綜合體是昌邑市柳疃鎮近年來著力打造的鄉村振興新樣板。
“我出生在這片鹽堿地上,老一輩人就流傳著‘十年九不收’的說法,當年對于種地這件事感到很絕望。”青阜農業綜合體負責人孫德東如此表示。曾經,一片鹽堿地讓這里老百姓感到無奈。
2016年起,青阜村孫德東投資建成青鄉為農服務中心,發起組建昌邑市阜瑞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創建青阜農業綜合體運營模式,開啟了鹽堿地蝶變新篇章。
近年來,青阜農業綜合體共打了40眼井,鋪設51.4公里主管道,建成32個水庫灣塘,讓10萬多畝鹽堿地變成“噸糧田”“大糧倉”,11個村2200余戶“靠天吃飯”局面發生根本改變。
截至目前,青阜農業綜合體共流轉托管土地10.2萬畝,累計生產小麥1836萬公斤、玉米2500萬公斤、大豆140萬公斤、棉花110萬公斤、花生95萬公斤,扛起了藏糧于地、守護糧食安全的大旗;規模化經營、集約化種植、標準化生產、企業化管理、社會化服務,青阜現代農業生產經營模式匯聚起農村發展的磅礴新動能。
綜合體還推行“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模式,不斷完善構建全產業鏈;實施“互聯網+”工程,打造“網絡+實體+配送”運營模式;以青阜村為中心,搭建“3公里服務圈”,創建綜合性社會化服務新模式。青阜新模式使企業增效、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有力地推動了新農村建設。
精心籌辦豐收節,多項活動盛妝亮相
據了解,本次農民豐收節期間,將舉辦“濰坊市農機裝備展”“第三屆濰坊中國農民畫展”“濰坊農品電商推介”等多項農事活動。
在青阜鄉村振興實踐中心舉辦的“濰坊市農機裝備展”以“科技改變農業,創新驅動未來”為主題,集中展示現代農業機械裝備制造成果;“第三屆濰坊中國農民畫展”以“慶祝建黨100周年,畫說豐收”為主題,采取農民畫、畫農民、畫農村等形式表現“知黨情、感黨恩、跟黨走”的堅定信念,體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藍圖,展覽書畫作品約100幅。“濰坊農品展”將展示濰坊市知名農產品品牌,包括“三品一標”農產品。濰坊農品電商推介活動,將邀請網絡直播達人為濰坊農品直播代言,開拓產品線上銷售市場。
今年是《鄉村振興促進法》實施的第一年,豐收節還將以“鄉村振興、法治先行”為主題,采取提供法律咨詢服務、發放材料等方式,開展《鄉村振興促進法》宣傳活動,讓農民群眾聽得懂、學得進、用得上。
當天,與會人員還將親身感受到青阜現代農業的發展成果,在“青阜農業綜合體高標準精細化種植區”,可以看到無人駕駛玉米籽粒直收作業演示、收耕種一條龍演示等。
另據了解,今年豐收節期間還將對濰坊全市農業農村工作涌現出來的典型進行表彰。包括“十佳種田能手”“十佳養殖能手”“十佳農民合作社”“十佳家庭農場”“十佳社會化服務組織”“十佳農村電商”“十佳農村創業創新帶頭人”“十佳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示范點”。(濰坊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竇浩智 通訊員 李鳳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