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9月22日訊 近日,國家體育總局在陜西西安召開了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先進個人、體育系統先進集體先進個人表彰大會,城陽區體育發展中心被授予“2017—2020年度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城陽區深入實施全民健身國家戰略,認真落實《體育強國建設綱要》《“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以創建全民運動健身模范區為抓手,推動全民健身全地域覆蓋、全周期服務、全社會參與、全人群共享,不斷深化全民健身“六個身邊”工程,著力推動群眾體育、競技體育、體育產業協調發展,獲評“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全國陽光體育先進區”“全國縣域足球典型”“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試點區”“全國體育產業示范基地”等榮譽稱號,體育工作“城陽經驗”被國家體育總局全國推廣。

堅持固本強基,建立全民健身持續發展新機制。城陽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體育工作,強化理念引路、政策引導、規劃引領,全民健身做到“六個納入、三個優先”。即: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城市建設規劃、區級財政預算、績效考核體系、文明城市測評體系、“健康城陽”行動計劃等;城市規劃優先考慮健身場所布局、土地規劃優先滿足健身場所用地、財政資金優先保障健身場地投入。成立全民健身領導小組,設立區體育發展中心,統籌管理配置體育資源、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做到專職負責、部門聯動、齊抓共管。
堅持便民惠民,打造全域共建全民共享“城陽模式”。建好群眾身邊的體育健身設施。按照就近方便、靈活多樣的原則,全域推進公共體育設施建設,著力打造主城區綜合性健身場所、街道市民運動公園、社區體育活動中心、山區登山路徑、城市主路自行車道、景觀河休閑綠道、街邊鑲嵌式運動場地、街頭公園和口袋公園健身步道、學校運動場地開放共享等無縫銜接、互為補充的健身設施網絡。

針對城市建設土地資源緊缺的現狀,因地制宜進行修建,有的運動公園通過垃圾填埋場清理建成,有的運動長廊通過城市邊角地塊綠化整治建成,有的體育場地通過河道暗渠整理建成,有的健身綠道在高壓線長廊下改造建成。近年來,累計投入近百億元,修建體育運動公園43處、登山路徑400余公里、健身步道120多公里、口袋公園100余處,街道、社區公共體育設施覆蓋率100%。在全區建成舉步可就的“8分鐘健身圈”。強化場地建設,見縫插針建設各類足球場,建成標準足球場151片、平均每萬人擁有2.6片,籠式足球場105處、簡易足球場78余處,白沙灣足球基地成為中國足協青少年訓練中心,2023亞洲杯舉辦場館——青島青春足球場已輪廓初現,在全區形成了“15分鐘足球運動圈”。人均擁有公共體育設施面積4.91平方米。
豐富群眾身邊的體育賽事活動。堅持以體育賽事激發全民健身熱潮,全年舉辦區級以上全民健身賽事活動2000余場,營造了周周有活動、月月有比賽、人人都參與的濃厚健身氛圍。辦好特色賽事,充分依托登山路徑、運動公園等特色資源,舉辦全民健身登山節和全民健身節、社區運動會等特色體育活動,先后8次承辦全國群眾登山健身大會開幕式,每年120余萬人次參與,榮獲全國群眾登山健身大會最佳組織獎。辦好高端賽事,成功舉辦“哥德杯中國”世界青少年足球賽、“中國羽超聯賽”主場賽事、全國健身操舞大賽、全國引體向上大賽等10項大型賽事,實現群眾“不出門”即可欣賞高端競技比賽。辦好傳統賽事,連續舉辦20屆市民運動會,每屆時間跨度8個月,涵蓋10個項目,覆蓋區、街道、社區多個層次,參賽群眾多達8萬人次。全區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比例達60%以上。
優化群眾健身指導服務。建立基層健身服務網絡,建成健身輔導站點700余個,全區共有公益社會體育指導員2700人、每千人擁有3.2人,每年培訓指導10萬余人次。開展體醫融合試點,在全民健身中心、醫院、健身俱樂部開展體質監測與健身指導服務,每年出具體質評定和鍛煉指導報告6萬余份,國民體質監測合格率位居青島市前列。推動各類體育健身組織向基層延伸,全區正式注冊的體育社會組織69個、“草根性”健身團隊達2000余個,大大小小的健身組織成為全民健身新的生力軍。利用市民運動公園空間統一設計、統一制作特色鮮明的體育文化標識,在區融媒中心等開辟專欄,普及健身知識、宣傳健身典型,著力打造傳播體育文化的主陣地,奧林匹克雕塑文化園被評為“山東省體育文化教育基地”。(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周偉)
責任編輯:岳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