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9月24日訊 近日,平度市南村鎮的即蘭路大沽河大橋工程施工現場,一群來自山東黃河工程集團有限公司的工程人奮戰在施工建設崗位上,為了大沽河兩岸早日貫通,為了工程建設順利進行,辛苦忙碌著……
即蘭路大沽河大橋納入全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攻勢和“我為群眾辦實事”重點項目清單,是青島市重點民生工程。
大橋全長614米,按雙向兩車道標準設計,設計時速60公里,橋梁全寬16米,其中凈寬12米,兩側人行道及護欄寬度分別為2米,路面采用瀝青混凝土,項目總投資4800萬元,今年5月28日舉辦了開工儀式,計劃2022年上半年建成通車。

主體工程施工形象效果圖
期盼一橋直達,讓天塹變通途
南村鎮在大沽河的西岸,作為全國文明村鎮、國家特色小城鎮百強、國家重點鎮,在青島“十四五”規劃中,被列入四大功能性戰略性支點和加快建設的產業組團。
南村鎮作為“國字號”城鎮和平度城市副中心,是周邊經濟最具活力、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吸納人口最多的城鎮,正在成為區域發展的核心增長極。
大沽河東岸的即墨移風店等鎮居民在南村鎮打工、入學、從事商貿活動的人數頗多,僅即墨移風店鎮大壩村就有有140多名村民在海信(山東)家電產業園工作。
悠悠大沽河雖然為兩岸發展做出了貢獻,可也阻礙了兩岸交流聯系。早些年,兩岸百姓靠擺渡來往。再后來,有村民自發組織建起了一座簡陋跨河橋,經過幾度春秋風雨侵蝕,破爛不堪。兩岸百姓只好往返繞行周邊的省道218和省道309等道路,繞行距離長耗時多,非常不方便,都十分鬧心,都期盼著盡快開建大橋,以破解“洼地效應”,釋放出“協同紅利”,為區域均衡發展打好基礎。

國道和省道交匯
黃河鐵軍掛圖作戰,全速推進工程建設
施工現場,機器轟鳴,吊臂起落,混凝土罐車、裝載機等工程車輛來回穿梭,身著“黃河工程”工作服的工作人員正在忙碌著進行鉆孔灌注樁基和預制箱梁作業,到處一派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為了確保大橋早日建成,施工人員加班加點,一刻也不松懈,克服汛期雨水大等困難,科學調配人力、物力,組織70多名管理和技術工人,運用了多項國內外領先施工技術,集中壓路機、旋挖鉆機、鋼板樁打樁機、鋼筋滾籠機等20多臺大型機械,流水作業,分段施工。
現已完成河道輔道土方約2.5萬方,9月底可完成鉆孔灌注樁樁基施工,12月底前完成箱梁預制、箱梁吊裝,春節前完成主體工程。

進行樁基鉆孔作業
打通協同發展經脈,基礎設施建設提速
即蘭路大沽河大橋通車后,將強化南村交通樞紐地位,完善了區域公路路網體系,提高周邊路網通行效率,打通南村臨空經濟區東向輻射新通道。
即蘭路大沽河大橋將成為人流、物流暢行的發展大道,兩岸將更好實現人暢其行、物暢其流,對平度增創區域融合發展新優勢、與膠東國際機場實現聯動發展以及打造青煙濰城市群會客廳和青島輻射帶動半島一體化發展橋頭堡等具有重要意義。
南村鎮全力推進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優化區域內部路網,對接省道、國道,打通區域發展經脈。投資3500萬元的智新路、智慧大道、沈海高速連接線、和安路“兩縱兩橫”道路具備通車條件;投資1億余元的達興路、平安路、和順路、達通路“三縱一橫”道路,完成瀝青攤鋪,進行人行道鋪裝;投資230萬元的商貿城“三縱四橫”道路配套工程和投資186萬元三城村道路硬化工程進行中。
交通建設帶動產業大發展,青島農業大學、萬洋眾創城、鋼研高納高溫合金材料產業園、臨空智能家居產業園等大項目紛至沓來,其中青島農業大學平度校區正式啟用,是一所立足平度、服務全省、面向全國的一流產教研融合示范校區,南村鎮以此為依托,正在建設大學城。投資17.3億元青島農業大學平度校區人才住房項目和投資2.3億元南村中心中學項目以及青島海洋技師學院海信制冷學院、揚帆職業學校新校區、平度市第四人民醫院搬遷等系列民生工程,也在緊鑼密鼓推進中,將補齊城市發展短板。
大沽河沿線沙梁等村紛紛建文化廣場、水上樂園等文化休閑娛樂場所,進行綠化美化,在街道兩側及邊角地,栽培苗木,開展美麗庭院創建活動,打造集采摘、垂釣、觀賞、農家宴、農耕文化為一體的現代生態觀光休閑功能區,建設美麗鄉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朝著共同富裕目標扎實邁進。
即蘭路大沽河大橋建設日新月異,南村鎮基礎設施建設邁大步,城市建設快速發展,在發揮輻射帶動作用上奮勇爭先,實現更大擔當作為。(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陳勇 通訊員 朱業虎 攝影報道)
責任編輯:馬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