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9月24日訊 近年來,海青鎮始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統籌推進山水林田建設,以“打生態牌、念山水經、唱文化戲、走特色路”為目標,著力構建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形成了“生態+產業”的良性發展模式,加快繪就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生態畫卷。
漸入深秋,海青鎮龍泰茗茶業專業合作社的茶園卻仍然綠意繁茂,茶農們正在采摘鮮葉炒制秋茶。海青鎮龍泰茗茶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 劉洪美介紹,茶葉到了五六年的時候,就是盛產期了,采摘鮮葉可以畝產七八百斤,收益也不錯,一畝地能收入八千多元錢。而在幾年前,這片土地其實還是一片荒嶺,滿是雜草和沙礫。劉洪美和丈夫承包下來園區,經過多年的整理修葺,把荒嶺變得綠意盎然,成為了增收的聚寶盆。
劉洪美介紹,這里有很多的荒溝荒嶺,地不平整也沒法種,村民就用挖掘機把地整平,石子太多就用人工單個把石子挑出來,把草雜草清理出去,然后把地整平整好種茶葉。
海青鎮作為上世紀五十年代山東省實施“南茶北引、南竹北移”最早的地區之一,近幾年全力推進植綠建設,全域打造綠水青山,推動產業融合發展,構建全域旅游大格局,打響鄉村旅游品牌。良好的發展態勢也吸引了眾多年輕人回鄉發展生態旅游,徐艷就從城里回村創辦了青島第一家農民旅游合作社。青島龍燊旅游合作社理事長徐艷說:“依靠的就是海青獨特的自然資源優勢,這里有茶山,竹林青瓦白墻特色的小鎮風光,都是吸引游客的熱點,通過茶葉采摘,茶文化傳播,來過了海青都愛上了海青,來旅游的人越來越多。”
“處處是風景”的“山、水、茶、竹”的資源優勢,也吸引了眾多國內旅游連鎖品牌入駐海青鎮。
海青慢姑娘龍躍山莊轟趴館負責人張讓奎說:“我們對周邊的環境考察以后,周邊的茶山跟這個民樸鄉情都非常棒,游客與日俱增,周末基本上是爆滿的狀態,比去年以往這種運營形式客流量增長30%左右,所以我們對海青鎮未來的發展,鄉村旅游民宿的經營非常有信心。”
目前海青鎮正深挖生態資源優勢,堅持“規模化擴一產、集約化強二產、特色化促三產”,努力將“生態資本”轉化為“富民資本”,走出了一條以生態優勢帶動生態旅游,依托生態環境保護發展生態產業的特色“兩山”轉化路子。
海青鎮規劃旅游辦負責人張衛莎介紹,八月份海青鎮的游客總量已經突破了三十萬人次,比以往同期增長了百分之三十。接下來我們鎮將持續致力于生態環境的打造,全域發展我們的旅游產業,讓綠水青山真正造福于我們全鎮的老百姓。(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李德銀)
責任編輯:劉錕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