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上海市虹口區人民檢察院召開新聞發布會,向社會通報該院近年來辦理的侵犯公民個人信息類案件情況。
發布會上透露,2020年底到今年年初,該院從一起特大虛開增值稅發票案中發現線索,被告人吳某、周某通過破解人臉識別技術,僅憑非法搜集的他人身份證照片和高清頭像,就“騙”過了人臉識別技術,為不法分子提供非法服務。
記者從虹口區檢察院了解到,該院在偵辦一起涉嫌虛開發票的團伙犯罪案件時發現,該團伙虛開發票過程中,除了提供購買、交換等傳統方式外,竟有半數的發票源于“自創”,用他人身份注冊了117家公司虛開發票。
檢方介紹,該團伙為虛假注冊企業、獲取工商營業執照,找到被告人吳某,吳某又找到周某,將從不法渠道獲得的他人高清頭像和身份證信息利用“活照片”類手機軟件進行處理,讓照片“動起來”,可以形成包括點頭、搖頭、眨眼、張嘴等動作視頻,再通過特殊處理的手機“劫持”攝像頭,讓人臉認證環節手機系統獲取此前做好的視頻,從而騙過有關手機應用。
記者了解到,虛開增值稅發票團伙之所以能夠成功,是利用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便民措施。疫情期間,多地工商部門對于注冊公司手續進行簡化,法定代表人通過相關APP進行人臉識別后網絡注冊即可,因此對犯罪嫌疑人而言,有身份證再加上攻克人臉識別技術就可以成功注冊一家公司,在掌握了公司全套資料后,就可以虛開發票。
吳某和周某二人作為虛開增值稅發票團伙的“服務商”,用破解人臉識別技術的方式致使犯罪分子虛開發票超過5億元,同時他們還利用自己掌握的技術以每單25元到300元不等的價格承接了數十起破解其他手機應用的業務,涉及政務、安防、金融、支付、生活消費等多個領域,獲利數萬元。
今年1月,虹口區檢察院以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對吳某、周某提起公訴,今年8月,法院判決吳某有期徒刑三年,并處罰金7萬元;周某有期徒刑二年,緩刑二年,并處罰金6萬元。
據介紹,2019年以來,虹口區檢察院受理移送起訴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50件104人,提起公訴38件80人。檢察官認為,今天,人臉識別技術已經被廣泛運用于生活中,且往往被設置為完成各類事項的終極驗證環節,而相關案例則提醒群眾,犯罪分子的手段在不斷加強,迫切需要提高個人自身的風險防御能力,守護好自己的“臉”和其他涉及人身及財產安全的信息;相關企業也應當加強經營的合規化、合法化,嚴守合法經營底線。
虹口區檢察院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繼續聚焦個人信息保護領域的突出問題和人民群眾的重大關切,嚴厲打擊侵犯公民個人信息類犯罪,持續跟進監督個人信息保護領域嚴重損害公共利益的突出問題。
責任編輯:程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