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9月28日訊 歐陸風尚的青島濱海老別墅院落,正在舉辦一場傳承實踐與學院派洗禮雙重加持的陶藝盛會。今天,2021中國青年陶瓷藝術作品展在太平角擁有百余年歷史的宋公館新辟藝術空間開展,以時尚、原創、專業為特色,呈現了中國青年陶瓷藝術作品的獨特風貌,展現當代陶瓷藝術的創新意義與文化價值,在市南區搭建起一個推動文化藝術交流與發展的國際化、專業化高品質互動平臺。
展覽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陶藝學會、青島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南區人民政府聯合主辦,市南區委宣傳部、市南區文化和旅游局承辦,這也是繼“2018青島國際陶瓷藝術展暨學術論壇”成功舉辦后,青島再度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陶藝學會聯合主辦陶瓷藝術主題活動。

據國際陶藝學會理事—中國區代表萬里雅介紹,展覽特邀近20位國內知名青年陶瓷藝術家的近百件作品參展,展覽的主題是“陶瓷藝術教育與陶瓷技藝傳承”,邀請到的青年藝術家既有專業院校的教育背景,又有來自陶瓷產區的文化傳承,因此呈現出參展作品的獨特風貌——既發揮了當地傳統材料制作燒制技術的優勢,又有學院美術基礎教育的提升,具有鮮明的個性藝術表達和技術、觀念性突破。他們的作品在傳統與現代、實用與表現中傾注著情感心智,表現出對于陶瓷藝術的思考和創新。而傳統陶瓷如何在這些青年人的引領下前行發展,將是此次展覽活動中具有吸引力和探討性的課題。

參展的藝術家中,還有一張美國人的面孔引起了參觀者的關注。這位定居景德鎮七年的異國藝術家最終選擇了最讓他熱愛的陶瓷作為創作媒介,并留在了陶瓷的原產地中國。這位中文名叫“煤球”的藝術家帶來了他的系列新作,用開在遠古山石之上的玫瑰花朵意象進行了一場關于時間和生命的考古,用以感悟美好事物的稍縱即逝,曇花一現,表現兼具傳統和現代意味的藝術思考。他告訴觀海新聞記者,自己之所以喜愛陶瓷藝術,“是因為它能夠提供給我想要應用的多重屬性,比如:不同產地環境所應有的不同特質、泥與火交織的神奇、深與淺的色調、光滑與粗糙的質感,厚重而又精妙的體驗……從它上面我能汲取許多信息。”國人對于陶瓷藝術的高度審美和情感也讓“煤球”印象深刻,它們提供給他藝術創作的更廣闊空間和機會。

而作為從事陶瓷創作數十年的職業藝術家,青島籍陶藝家萬里雅一直致力于在青島進行陶瓷文化藝術的推廣。2020年,他開始擔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這一非政府組織官方合作機構——國際陶瓷學會的理事,他希望這一如今擁有來自74個國家的880名會員的國際組織能夠繼續與青島合作,將展覽活動一直舉辦下去,“我希望把全世界的陶瓷藝術資源、藝術家和佳作匯聚集在家鄉青島,在這里打造、形成一個永久性的國際陶瓷文化藝術品牌。”

今天下午,一場陶瓷教育及傳統技藝傳承論壇主題活動在太平角區域的另一處老別墅莫奈花園舉行。論壇采用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陶藝學會主席、榮譽主席和部分會員藝術家以及中國各陶瓷產區代表線上參加,參展藝術家、專家現場參加線下論壇,以PPT演講的方式進行互動研討。通過論壇演講、現場問答的形式,為國內外陶藝專家、青年藝術家搭建起互動交流的平臺,通過中外陶瓷藝術的學術性探討,推動陶瓷藝術在交流中得到傳承,為中國陶瓷藝術提供更廣闊的創作交流空間。

展覽將持續至10月7日。(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李魏/文 王雷/圖、視頻)
責任編輯:單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