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9月14日訊 這是一片充滿希望的田野,這是一片充滿創新力的鄉村。從一個個傳統村落,到一片生機活力的鄉村面貌,通過開放的思想,讓這片原本荒野的鄉村重新振興起來。如今,即墨區龍泉街道幾十個村莊連片發展,變成了一個美麗鄉村的群落。龍泉街道已擁有大小生態園105個,其中國家級3A景區兩個,省農業旅游示范點2個,三品一標農產品8個。同時街道牽手央企華僑城集團,通過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農旅項目引進、農產品多渠道推廣等方式有效帶動周邊村莊和村民增收。一幅全新的鄉村振興圖景展現在人們的視野中。
山水相連串起美麗鄉村
記者了解到,即墨區龍泉街道依托蓮花山、蓮茵河等優質生態自然資源,規劃建設蓮花田園鄉村振興示范區,沿河布局蓮花灣農場、蓮花山生態公園,整合蓮花山、蓮茵河等景觀和域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美麗鄉村群落,打造山水廊道、田園騎行線、田園音樂廳和鄉村博物館之路等,已經發展成為人口與產業聚集度高、功能完善、輻射帶動力強的重點區位。
“要充分利用好保護好山山水水,讓這里的原生態成為農民的金山銀山。”據介紹,龍泉街道先后投入2.7億元推進12條道路修建提升,18.3公里河岸整治,在龍泉河、蓮茵河和27處塘壩開展“清河行動”,完成14個村莊5.6萬平方米街巷硬化。近年來,龍泉街道以“傳統文化回歸農村”為主題,舉辦趕年集、秧歌、腰鼓、柳腔、舞龍等鄉村民俗文化體驗活動和農民豐收節、田園定向賽、寵物運動會、環保鄉村游、騎行大賽等時尚、特色的田園體驗活動,并建設農耕文化展館和“鄉村記憶館”,一年吸引游客5萬余人,推動傳統文化在農村發展傳承。
鄉村振興農民有盼頭
即墨有句民謠叫“先有柳林甸,后有即墨縣,最后才有段村園。”這民謠中的柳林甸便是位于即墨龍泉街道的柳林村了。走進村莊,隨處可見碧綠的柳樹,山色雙雙齊入畫,泉聲步步盡堪聽。
為改變以往農莊、村莊單打獨斗,自成一家的局面,龍泉街道創新黨建思路,成立了農旅產業聯合黨支部,推動農業發展上規模、提品質、強服務。
青山綠水繪出鄉村風景畫
近年來,即墨區龍泉街道為滿足村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在全面改善人居環境的同時,高度重視美麗鄉村建設。
即墨區龍泉街道今年的重點項目—華僑城,將提升龍泉鄉村的模樣。目前,片區內10個網格村莊美麗鄉村提升工程中6個村莊已完工,其余村莊正加速推進,計劃9月份全部完工。投資8000萬元打造蓮花山運動公園,目前已正式對外開放,成功舉辦第六屆山東沿海騎行大獎賽;2020年重點建設的龍泉綜合養老康養服務中心計劃9月份投入使用。重點新建省規范化學校蓮花山小學,引入優質教育資源實現學有優教。投資4000萬元完成蒲渠路、柳泉路等道路整修、大田路亮化、石門商業街綜合整治,投資500萬建成示范公廁及垃圾分揀站等村莊生活服務設施,努力實現住有宜居。在龍泉,一幅充滿希望的鄉村振興圖景正徐徐展開…… (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康曉歡 通訊員 李倩 攝影報道)
責任編輯:陳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