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節假期快到,謠言比我們下班跑得還快:“去阿富汗工作年薪220萬”、“國際通用報警手勢”、“打疫苗后胳膊能吸附鐵勺”……九月朋友圈的這十大謠言,你看到過幾個,又看到過幾次呢?
九月朋友圈十大謠言
01
接通電話手機里的錢就會被轉走
典型謠言樣本
網傳“接到陌生電話,詢問是否接種了新冠疫苗,按1后網上銀行資金都被轉移了”。
真相:
經查詢,暫無警方接獲此類詐騙案件。僅通過電話系統就植入病毒是不太可能的,更不存在按個按鍵,支付軟件和網銀中的錢就被轉走的情況。
(上觀新聞)
02
新冠不是病毒而是細菌
典型謠言樣本
網傳“通過尸檢發現COVID-19不是病毒,而是暴露在輻射下的細菌,新加坡改用阿司匹林治療新冠患者,病人康復了”。
真相:
首先,COVID-19是病毒而不是細菌,是全世界的共識。其次,目前沒有確鑿的官方信息證明新加坡用阿司匹林治愈新冠患者。
(中國新聞網)
03
去阿富汗工作年薪220萬
典型謠言樣本
網上大范圍流傳“中交四公局招聘阿富汗戰后重建項目-阿富汗南北走廊環線公路項目國別經理、生產經理”等虛假信息。

真相:
8月24日,中交四公局發布特別聲明,這則招聘內容均為虛假詐騙信息。
(中交四公局)
04
國際通用報警手勢
典型謠言樣本
一個“國際通用報警求助手勢”的謠言帖在網絡流傳,號稱只要握緊拳頭,全世界所有人都能一秒get到你在求助。

真相:
所謂“國際通用報警求助手勢”已經屬于陳年老謠言了,全國各地公安機關均進行過辟謠。最簡單方便的救助方式就是報警。
(澎湃新聞)
05
飲料或方便面中含禁用農藥多菌靈
典型謠言樣本
網傳“xx啤酒、果粒橙、可口可樂等含有日本禁用農藥多菌靈,對腦部影響最大,可引致局部麻痹,并會導致癌癥。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已經播出”。
真相:
這是一則典型的老謠新傳,央視網上的《焦點訪談》共有900期欄目視頻,均沒有相關報道,央視新聞官方已辟謠。
(央視新聞)
06
送口罩迷暈人后進行搶劫
典型謠言樣本
網絡熱傳“有人挨家挨戶分發口罩,一旦戴上你就會被迷暈,壞人趁機實施搶劫”。
真相:
這種一聞就倒、一捂就暈的“迷藥”有醫學專家解讀表示,不存在這么神的“迷藥”。這類謠言在全國各地流傳,多地警方均已作出辟謠。
(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
07
有人打疫苗后胳膊能吸附鐵勺
典型謠言樣本
網傳“打疫苗后胳膊上注射處產生了磁性,甚至可以吸附鐵勺”。

真相:
所有疫苗都不含可在注射部位產生電磁場的成分,也不含金屬,接種疫苗不會讓你產生磁性。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08
口罩貼上“神器貼”就能防新冠
典型謠言樣本
網傳消息稱“在口罩里貼一個草藥貼,就能防新冠”,“名貴中藥配方,醫務人員專用”。
真相:
經核實,該消息為謠言,目前尚未發現有藥物或植物成分能夠有效殺滅新冠病毒??谡址雷o是通過物理方式阻斷,以及熔噴布的靜電吸附作用來達到預防新冠病毒感染的目的。如果再加貼其他物質,勢必會更增加呼吸的阻力。不僅會因呼吸不暢引起缺氧,還會因吸氣費力使口罩氣密性降低而造成漏氣,反而增加了感染風險。因此,口罩內加貼“神器貼”非但無效,反而有害。
(頭條辟謠)
09
某名人去世視頻或某地區12級地震的視頻是病毒
典型謠言樣本
近日“某名人去世視頻是病毒”“某地12級地震視頻帶病毒”等視頻在朋友圈熱傳。
真相:
事實上,直接通過視頻或圖片傳播病毒是很難實現的。此類似謠言,目的都在于夸大渲染網絡安全風險。
(微信團隊)
10
黃燈閃爍不許闖了
典型謠言樣本
網傳”出了新規定,黃燈閃爍時不允許闖了,否則會以冒進信號為由,扣3分罰款200元”。
真相:
這個“溫馨提示”早在在2019年就出現過。多地交警隊對該謠言進行辟謠。
(綜合消息)
責任編輯:榮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