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0月1日訊 金秋十月,丹桂飄香。天氣不斷轉涼,晝夜溫差變化大,呼吸道傳染病逐漸進入流行季。“十一”假期期間,市民或探親、旅游,聚餐機會增多,發生食源性疾病的概率上升。青島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注意預防新冠肺炎、流感、出血熱、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以及食源性疾病,外出旅游要做好旅途衛生,注意安全。

一、堅持個人防護,預防新冠肺炎
目前境外疫情形勢依然嚴峻,國內由輸入引起的本土疫情風險仍然存在,福建、黑龍江等地疫情仍未結束,國慶期間人員流動大,青島市持續面臨輸入風險。建議市民做好以下預防措施:
1.堅持做好個人防護。牢記“勤洗手、戴口罩、少聚集、常通風、一米線”。加強消毒,保持公筷制、分餐制。注意咳嗽禮儀,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噴嚏后洗手,盡量避免觸摸眼睛、鼻或口。
2.合理規劃出行。建議假期以短途旅行為主,盡量選擇周邊游、省內游,避免前往中高風險地區或有病例報告地區。外出游玩時要遵循“限量、預約、錯峰”的要求,避開熱門景點。準備充足的口罩、免洗手消毒劑等防護物品,路途中注意做好個人防護及行程記錄。
3.減少人群聚集。節日期間盡量不扎堆、不聚集,特別是避免大規模的聚集,提倡婚喪簡辦,減少聚餐聚會。盡量避免到人群聚集、空間密閉、通風較差場所活動。在商場、超市、酒店、影劇院、公交車、地鐵、機場候機室等公共場所,配合做好戴口罩、驗碼測溫、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離等防控措施。
4.盡早接種疫苗。接種疫苗是預防新冠肺炎最經濟、最有效的措施,近期國內疫情出現反復,符合接種條件無接種禁忌的市民要積極主動盡早接種,尤其是老年人基礎疾病多,感染新冠病毒后轉為重癥風險高,更應盡早接種。
5.做好健康監測及時就醫。出現發熱、乏力、干咳等癥狀或其他不適宜旅行的疾病時,應推遲或取消旅行。旅行歸來,繼續做好個人健康監測,一旦出現身體不適,及時就醫并主動告知醫生自己的旅行史;關注出行地的實時疫情變化,若出現風險等級變化,主動向社區及單位報備,配合并支持相關排查、隔離、核酸篩查、健康監測等管控措施。
二、做好防鼠滅鼠,警惕出血熱
青島市從10月進入腎綜合征出血熱(又稱流行性出血熱)的多發期,家鼠和野鼠都可傳播,郊區農村為主要流行區域。臨床上主要表現為發熱、三紅(面紅、頸紅、胸部紅)、三痛(頭痛、腰痛、眼眶痛)、可發展為低血壓休克、腎臟損害等,可危及生命,做好個人防護十分重要。市民要注意做到:
1.做好防鼠、滅鼠、保糧工作,加強個人防護,盡量避免與鼠類及其排泄物(尿、糞)或分泌物(唾液)接觸,滅鼠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個人防護。
2.做好田間野外防護。田間作業人員應穿鞋,扎袖口、褲腳口,衣服高掛,不坐草地和草堆;注意保護皮膚,如有破損,及時消毒包扎,收割時,應戴口罩。野外宿營時,應選擇地勢較高、較干燥、向陽、鼠類和雜草較少的地方為宿營地。
3.出現癥狀及時就診。如發現有突然出現的高熱、“三紅”和“三痛”及皮膚黏膜出血點等腎綜合征出血熱癥狀者,應及時去醫院就診。
三、注意食品安全,小心“諾如感染”
“十一”假期期間人們或探親旅游,或參加婚慶喜事,聚餐飲酒等亦隨之增加,如忽視飲食衛生,尤其在食品加工制作過程中受到病原菌污染易引發群體性發病。此外,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進入高發期,易在托幼機構、學校、旅行團等人群聚集場所發生暴發疫情。
1.注意洗手,尤其在如廁和更換尿布后,以及每次進食、準備和加工食物前。不喝生水,不吃不干凈的水果和蔬菜。
2.注意食品安全。選擇新鮮、安全的食品原料,外出就餐時,注意選擇正規、衛生條件好的飯店或餐廳。不食用來歷不明的食物,不采集、不食用不明野生菌及野生植物。
3.注意生熟分開。加工生熟食物使用的砧板、刀具、器皿等要分開。海產品充分加熱后食用,不吃生冷、半生不熟的海產品。餐具、器皿要定期消毒。
4.諾如病毒感染者患病期至康復后3天內不能準備和加工食物或陪護其他患者;被患者嘔吐物或糞便污染的表面應及時用含氯消毒劑或其他有效消毒劑清洗消毒,并立即脫掉和清洗被污染的衣物或床單等,清洗時應佩戴口罩和橡膠手套,并在清洗后認真洗手。
十月流感逐漸進入高發期,也是接種流感疫苗的最佳時間,建議市民積極接種。此外,“十一”假期期間也應保持正常的作息規律,防止過勞和熬夜,堅持日常鍛煉,假期不外出旅游的市民朋友,也不要整天宅在家里,秋高氣爽,適宜戶外運動。同時注意飲食規律,勿暴飲暴食。
責任編輯:付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