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6月26日訊 日前,青島市衛生健康委根據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組織開展了“機關開放日”活動,邀請12名衛生健康行風監督員暢談對青島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的意見和建議。觀海新聞記者從活動現場了解到,今年以來青島繼續強化常態化疫情防控,醫療高地建設、醫療科研創新高地建設、衛生健康數字化改革等取得新進展。
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項目感染病區門診樓主體結構封頂
市衛生健康委主任、市中醫藥管理局局長薄濤表示,今年以來市衛生健康委從嚴從細從實抓好防風險、保安全、護穩定、促發展的各項措施落實,推動衛生健康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全面推進疫情防控和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穩妥有序推進新冠病毒疫苗接種,落實“一區市一方案”,設置各類接種點339個、接種單元1325個。強化公共衛生安全防控體系建設,啟動市疾控中心、西海岸新區疾控中心改革試點工作,加快建設國內一流市級公共衛生中心,建強縣級疾控中心。
我市還進一步強化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療救治能力建設,加快建設山東省公共衛生臨床中心青島分中心項目(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項目),目前已完成感染病區門診樓主體結構封頂,其他建筑按計劃進行基礎工程施工以及主體結構施工;高標準建設青島市公共衛生應急備用醫院,作為市級定點收治醫院,3月份順利竣工啟用。建成啟用2個國家公共檢測實驗室和3個城市核酸檢測基地,全市74家核酸檢測機構日檢測能力達到37萬人份。將加強緊急醫學救援能力建設納入今年市辦實事,為市急救中心增配應急醫療救援裝備,購置醫療救援物資保障車和多功能應急指揮車。
六個省市衛生重點項目順利推進
市衛生健康委還持續推進醫療高地、科研創新高地建設,市衛生健康委等三方共建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青島醫院。在建省、市衛生重點項目達到6個,分別是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市公共衛生應急備用醫院、市公共衛生中心、市第八人民醫院東院區、市精神衛生中心等,總建筑面積88.76萬平方米,總投資84.27億元,目前項目建設總體進展順利。
今年已培育12個青島市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青島眼科醫院“國家眼部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山東省分中心建設”、青島大學附屬醫院“以失能失智為主的老年綜合征防治體系建設”、青島市市立醫院“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山東省分中心”3個項目獲中央補助資金扶持。今年委屬醫療機構已引進6名高層次人才,招聘6名副高級職稱專家、15名博士、224名碩士。
推進醫養健康產業高地建設,膠州康養藝術園區、城陽泰和醫養中心、西海岸佳諾華國際醫養健康小鎮等12個社會投資的健康養老產業項目正按計劃加快建設。
推進衛生健康數字化改革開發智慧應用場景
筑牢基層基礎,目前14項重點任務指標中,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達到國家基本標準率、省市兩級示范村衛生室建設、村衛生室智慧隨訪設備配備和社區醫院區市覆蓋率等11項指標已提前完成省下達的年度工作任務,新建中心村衛生室配備血液分析儀等3項指標完成率達到50%以上。
強化中醫醫院強院建設,全力推進3個齊魯中醫藥專科集群創建工作,加快建成中醫藥特色優勢鮮明的綜合性現代化中醫醫院。
加快推進衛生健康數字化改革。啟動智慧健康工程建設,開發智慧健康場景應用,推進“出生一件事”“醫療付費一件事”“全市一家醫院”等政務服務和城市運行場景建設,支持引導醫療衛生機構開展人工智能、物聯網、5G等新技術融合應用,加快衛生健康服務智能化轉型升級。
提升醫療衛生服務群眾體驗,深入開展改善服務“一單呈現”、就醫問診“一碼通行”、醫療服務“一站辦理”、延伸服務“一鍵下單”、醫學救援“一體調度”、醫防康養“一鏈融合”等“六個一”行動,提升群眾看病就醫獲得感和滿意度。
監督員暢談衛生健康事業發展
對今年以來青島市衛生健康事業發展,行風監督員紛紛點贊。他們就青島市衛生健康事業取得的新成績、發生的新變化、體現的新突破給予了肯定,同時也就提升老年人群體就醫體驗、改進就醫服務流程、提升人民群眾衛生健康獲得感等提了意見和建議。“作為一名基層工作者,對普通老百姓的就醫感受非常了解,希望他們就醫時能夠獲得更多便利,獲得更暖心的服務。”市南區八大關街道太平角社區原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謝海霞說。她表示,聽了薄濤的介紹,對青島的衛生健康事業充滿信心。
薄濤表示,受邀參加座談的衛生健康行業監督員都是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他們對青島衛生健康系統比較了解。借助“機關開放日”活動,雙向對話,發現了衛生健康系統在服務提供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及根源,“這樣便于更好地解決群眾看病就醫的難點、痛點、堵點,促使衛生健康系統服務更有針對性、更具精準性,讓醫療服務更加便捷、更有溫度,讓群眾就醫感受能夠越來越好。”(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世鋒)
責任編輯:陳海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