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施“四新”經濟倍增行動,突破城鄉二元結構,首次半年實現財政收入過百億元
嶗山邁向共同富裕的先行區
“十三五”期間,嶗山區用五年的時間實現了區域生產總值連跨三個百億級臺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57127元,比“十二五”末增長44%;
今年上半年,嶗山區區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03.3億元,同比增長22.4%,萬元GDP財政貢獻率依然穩居全市第一。這也是嶗山區首次半年時間實現財政收入過百億元;
自2014年青島財富管理試驗區獲批以來,嶗山區高端機構加速聚集,青島銀行、陸家嘴信托等20家大型法人機構落戶金家嶺金融區,約占全市的80%。嶗山區境內上市企業數量、股票融資額、營業收入、市值均居全市首位;
嶗山區強化對新一代信息技術、虛擬現實、微電子、智能制造、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上半年,醫藥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保持較高增速,分別同比增長27.2%和25.1%;
……
城市發展規律告訴我們,塑造城市影響力的,不是土地面積,而是她吸引資金和技術的能力。而上述數字顯示,正是因為擁有了這兩項能力,嶗山區近年來釋放出充沛的發展活力,不斷實現發展能級的跨越。
面對日益激烈的區域競爭,嶗山區亦保持著強烈的憂患意識。嶗山區委書記孫海生表示,嶗山區將放寬視野、抬高坐標,主動把工作放在全省乃至全國的坐標審視對標,加快腳步邁向“四新”經濟集聚區、財富管理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核心區、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高品質新城區、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全市促進共同富裕的先行區。
實施“四新”經濟倍增行動
8月底,字節跳動天價收購國內VR行業頭部廠商PICO(小鳥看看科技有限公司)的消息引發市場強烈關注,而這家國內VR行業出貨量最大的軟硬件研發制造商的母公司——青島小鳥看看科技有限公司注冊地就位于嶗山。事實上,在小鳥看看發展過程中,嶗山區也多次通過區屬國資平臺,多次加碼投資,為這家新興企業發展提供了重要助力。
嶗山區在“四新”經濟領域家底深厚,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產值均突破百億級規模。

第三屆全球獨角獸企業500強大會現場。
在9月24日第三屆全球獨角獸企業500強大會上,集聚了歌爾微電子、能鏈集團、杰華生物、特來電等七家獨角獸企業的嶗山區領跑各區市,再次彰顯出其在新興產業方面的雄厚實力。據悉,2020年,嶗山區“四新”經濟增加值增長7.6%,“四新”經濟占GDP比重達40.4%。今年嶗山區確定的57個過億元“四新”項目已全部開工。為打造“四新”經濟集聚區,嶗山區正圍繞做強現代金融、新一代信息技術和醫藥健康等主導產業,實施“四新”經濟倍增行動,力爭未來3年,“四新”經濟增加值增速走在全市前列、GDP占比突破50%。
以目標為指引,嶗山區將加快推動總投資620億元的139個在談“四新”項目落地,年底前再落地50個“四新”產業項目。在空間載體支撐方面,抓好國際創新園、海爾云谷、創智谷、醫療器械產業園等產業園區建設,“一樓一園區”建好金融、VR等特色樓宇載體,全年新增“四新”億元樓宇5座;突出數字經濟賦能,強化卡奧斯、工業互聯網山東大數據中心等平臺的輻射帶動作用,推動漢纜、雙瑞海洋等10家重點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打造工業互聯網產業賦能示范區。在政策支撐上,年底前出臺“四新”經濟專項政策,完善產業政策剛性兌現機制,讓“四新”企業有更多獲得感。在服務支撐上,深化鼓勵創新九大機制和鼓勵創新要點23條,創新實施免申即享、人才住房“配額制”、拿地即拿證等助企舉措,打造“說到做到、有求必應、無事不擾”的營商環境品牌。
提升“金家嶺”金融品牌影響力
2014年青島財富管理試驗區獲批以來,嶗山區形成了高端金融機構、專業金融人才和高校研究機構加快集聚的發展態勢,“南有陸家嘴,北有金家嶺”的行業招牌越做越響,現代金融產業已成為拉動嶗山經濟增長的第一大支柱產業。

金家嶺金融區。
據介紹,2021年上半年,金家嶺金融區新增2家重要法人金融機構,填補2項空白;恒豐銀行理財子公司獲批籌建,助力青島成為全國為數不多的擁有3家銀行理財子公司的城市。目前,金家嶺金融區有金融機構和類金融企業超過1000家,涵蓋22類金融業態。其中,持牌金融機構超過210家,大型法人金融機構20家。
嶗山區金融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嶗山區發揮財富管理試驗區先行先試優勢,加大財富管理創新試點政策爭取和落實力度,用足用好青島財富管理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一事一報”政策創新渠道,爭取圍繞財富管理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形成本地實踐與全國政策的互動,服務于國家財富管理發展戰略;用足用好QFLP、QDLP等政策優勢,面向國內外金融發達地區開展創投風投精準招商,積極引進跨境創投風投機構。
支持和配合光大理財開展養老理財產品試點,提升專業化財富管理水平。強化與高端智庫、專業平臺合作,高水平舉辦各類金融論壇,不斷提升“金家嶺”品牌影響力;強化企業服務,加快推進陸家嘴信托增資、青島銀行配股增資等,助推轄區企業做大做強。力爭實現2021年全區金融業增加值突破200億元,金融業增加值增速位居全市首位,全年引進金融機構100家,確保全年實現內資到賬270億元左右、外資到賬3億美元;保持嶗山區上市企業數位居全市前列,備案私募基金管理規模新增100億元,總規模突破850億元;全區不良貸款率控制在全市平均水平以下。
突破城鄉二元結構,實現共同富裕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必須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自覺主動解決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差距等問題,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得益于高質量發展帶來雄厚財政實力,“十三五”期間,嶗山區民生總支出達到356億元,是“十二五”時期的1.83倍。朱家洼小學等4所學校加快建設,麥島中學等4所學校投入使用,為6.5萬名群眾實施中老年人體檢和“兩癌”篩查,城鄉低保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821元。同時,農村社區集體經濟總收入比“十二五”末翻了一番。
不過,對于轄區存在的城鄉二元結構突出、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嶗山區始終保持著清醒認知。也正是基于此,嶗山區適時提出“戰略北進”發展思路,向北突破中韓、北宅、王哥莊街道的發展層級,向南提升金家嶺、沙子口街道的發展品質,解決嶗山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
擔當實干才能實現美好發展藍圖。在北進戰略下,嶗山區正按照“點上突破”的方式,精準實施鄉村振興、品質提升等工作。眼下,在嶗山區最北端的王哥莊區域,嶗山灣國際生態健康城項目工地上機械轟鳴,市政道路、給排水、垃圾轉運、電力等16個基礎設施項目開足馬力建設,首批啟動建設的灣橫4號線一期、1號水質凈化廠和再生資源綠色科技中心項目等5個項目基本完工,灣橫3號線一期、灣縱5號線一期等第二批項目全面啟動建設。
大批量基礎設施的完善,改變的是鄉村的肌理,而龍頭產業項目的導入,則將全面改變這片傳統鄉域的發展基因。
北部,嶗山灣國際生態健康城正加快推進協同創新中心、山東能源研究院、小蓬萊專科醫療集群等一批有引領作用的項目,增強健康城產業集聚成效;東部,沙子口街道祥源沙港灣項目一期規劃及建筑方案已經公示,建成后,這里將整合嶗山區海上及沿海岸線旅游資源,重點開發特色濱海商業,建設現代化漁業交易市場、海鮮特色餐飲、漁港民俗旅游、特色度假酒店等。此外,嶗山區中韓街道正通過牟家社區回遷、株洲路打通等項目,推進張村河兩岸整村改造;北宅街道則以“六個聚力聚焦、六個打造”攻堅行動推進“南拓北融”,加快推進峪夼社區村莊改造、推進北澗安置區建設。
短 評
做強嶗山品牌價值
近年來,嶗山區在優化要素配置、降低營商成本、提高市場效率、增強創新動能等方面,作出諸多先進探索,金融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旅游產業和大健康產業“四大主導產業”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在全新的發展格局下,嶗山區提出把全域工作放在全省乃至全國的坐標審視對標的新追求。
要提高在全國范圍內的顯示度,在繼續夯實區域成長所需的創新供給、制度供給、要素供給的同時,還要具備城市品牌化運營的意識,讓優勢產業和優勢產品形成更強的“嶗山符號”。個性鮮明的地區品牌,是城市核心競爭力的集中體現。正如提到德國,人們會聯想到質量過硬的制造業;提到馬爾代夫,聯想到“椰林樹影,水清沙白”。
嶗山區的城市品牌已經具備十分豐富的內涵,這里是獨角獸企業的成長高地,歌爾微電子、特來電等7家獨角獸企業蘊含巨大的發展潛力;這里是財富管理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核心區,金家嶺金融聚集區正在努力增強其在金融領域的話語權;這里有豐富的自然歷史積淀,巍峨秀麗的嶗山、奇趣志怪的嶗山道士故事讓這片土地充滿魅力;這里有特色優質的農副產品,嶗山茶、王哥莊大饅頭等農業品牌已經初具規模。
打造個性鮮明的城市品牌,需要用品牌意識重新審視這些產業集群,通過優化頂層設計,將產業、產品的獨奏曲變成協奏曲,讓企業、產業、城市相互成就。(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 萌)

青島日報2021年10月4日1版
責任編輯:王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