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將作為綜藝大爆炸之年被載入史冊。在《乘風破浪的姐姐》《樂隊的夏天2》《中國新說唱》等大熱綜藝之外,在短視頻平臺上不斷引爆年輕人笑點的,當屬《脫口秀大會》第三季。玩家們不斷能刷到 “鬼屋應該開設中年危機專區”“我追五月天的故事”“在北京買一個平方怎么睡”等段子。呼蘭、王建國、周奇墨等脫口秀老將原本希望繼承脫口秀的江山,然而雙胞胎顏怡顏悅、王勉、李雪琴、楊笠這批新人不斷憑借創意、角度、技巧戰勝脫口秀老炮兒。而“馬思純素顏觀看《脫口秀大會》”的新聞更讓觀眾好奇:馬思純的抑郁癥都被脫口秀治好了,這玩意兒的魅力到底在哪兒?脫口秀比郭德綱更有未來嗎?
年輕人的笑點逼退德云社
德云社一直不忌諱它的低學歷特色,從郭德綱、岳云鵬到郭麒麟,段子里屢屢出現他們對學歷的調侃。《脫口秀大會》第三季展示出了當下年輕人的生活,特別突出的一點就呈現在一個知識社會、學歷社會生活的各種矛盾,而這些放到德云社的語境里根本成不了笑料——郭德綱的相聲屢屢以調侃于謙媳婦的笑話為賣點,現實中于謙的妻子聽過一次現場后大怒。 《脫口秀大會》里的核心沖突包括:單身女青年的困境(李雪琴)、不上進青年(王勉)、獨立女性(楊笠)、追星卻沒錢的女孩(趙曉卉)、北上廣不易(周奇墨)、中年危機(呼蘭)。關注這些議題的,顯然是具有高學歷、高社會敏感度的青年人;在這些話題面前,相聲顯然缺乏足夠的創作能力,獨立女性、中年危機這樣的議題根本與德云社相聲的價值觀念沖突,諷刺大齡女青年倒像是德云社的固定標簽。脫口秀對女性的尊重、對大男子主義的嘲諷,更是處在德云社的對立面:我們幾乎在德云社相聲里聽不到一個美好、自信、勇于自嘲的女性。這些郭德綱不懂的議題、不敢做的嘗試,正是脫口秀出圈的機會。
脫口秀也讓表演者重拾“寫稿”的能力。德云社對網絡笑話等的抄襲,已經讓聽者見怪不怪了。而脫口秀創作者必須自己寫稿子,而且綜藝節目一輪輪比賽下來,每篇稿子里的笑點都不能重復,這就使得選手們的成績大起大落:不可能保證每一期的稿子都精彩。在第三季開始前,呼蘭、王建國等老演員被廣泛看好,原因在于他們比起年輕人有更豐富的閱歷和更多的老段子積累。然而比賽開打后,豆豆的肢體幽默、王勉的音樂笑話直接把老選手打得潰不成軍。脫口秀的創作方式遠未到達瓶頸,而脫口秀的素材也尚未充分開掘,對比之下,曾經讓人耳目一新的德云社已經重復自己多少年了?
《脫口秀大會》金句引爆網絡
對于國內脫口秀愛好者來說,最早應該是被英國、美國眾多脫口秀大神所俘獲。英國脫口秀大師邁克爾·麥金泰爾堪稱凈口脫口秀大師,連威廉王子都帶著凱特王妃來聽他的脫口秀。說起來可能匪夷所思,邁克爾能用父母養孩子的窘態把全場逗得合不攏嘴,等電梯、閨蜜斗心機、英國各地口音等等素材都能變成他標志性的幽默,而且貫穿了英國人一針見血的睿智。美國脫口秀藝人走的是“種族梗路線”,非洲裔調侃自己遭遇的種族歧視、亞裔調侃自己的數學能力和親子關系。中國影迷熟悉的電影《源代碼》里,出現了紅遍北美的印度裔脫口秀大師羅素·彼得斯,羅素也是以諷刺種族文化的脫口秀而出名,片中有個溫情的情節:杰克·吉倫哈爾扮演的上尉在發覺恐怖爆炸已經不可避免,他利用爆炸前的三分鐘邀請羅素講一段脫口秀,讓整車旅客帶著笑容死去。
《脫口秀大會》從創立伊始顯然深受美式脫口秀影響,靈魂人物李誕充滿著對社會的警惕和疏離,“人間不值得”是他的標簽。然而為了適合播出的尺度,也為了得到贊助商的支票,《脫口秀大會》這三季來逐漸發展出了具有獨立美學的中式脫口秀。這種脫口秀針對于公開播放平臺而創作——私底下在俱樂部里的中國脫口秀明顯尺度要大很多;這種脫口秀集中于自嘲,集中于住房問題、父母關系、婚姻問題、大齡單身等都市青年狀況,不涉及激怒某個社會群體的敏感元素,但是往往會有對女性立場的自嘲式呈現,像是楊笠“你永遠猜不透男人的小腦瓜里到底在想些什么,他明明看來那么普通,卻可以那么自信”“當你找朋友傾訴的時候,女性總是盡力安慰,而男性卻總覺得你一定是想從他身上學到什么”等金句引爆了網絡,讓女性們覺得一吐胸中悶氣。《脫口秀大會》還創造了“脫口秀廣告”這個類型,選手們在表演過程中肆無忌憚加入“羊奶”的口播廣告——一開始贊助商的用意顯然是讓演員們用帶有創意和溫度的表述,現在這個廣告已經成為惡搞、無厘頭的元素,衍生出“成人牛奶飲料”“防止禿頭”等眾多衍生品。
青島能否跟上脫口秀風口
來自沈陽的李雪琴,北大畢業,擅長軟刀子幽默,雙胞胎顏怡顏悅調侃自己姐妹臉大,李雪琴一句“你們倆臉加一塊沒我大”引爆現場。來自廣東的趙曉卉是汽車廠車間女工,被淘汰的那一場她創造了本季《脫口秀大會》名場面,“領導,別讓我在粉絲群賣車了”。來自河北農村的楊笠,家里開養豬場,她對婚姻、家暴、大男子主義的尖銳諷刺激起了女性觀眾的強烈共鳴。從《脫口秀大會》我們可以看到,呆在北京的創作人往往在老段子里打轉轉,而來自各地的脫口秀新人能講出別樣的故事:小城市也有脫口秀,關鍵是有沒有人能以合適的語氣、節奏、火候給闡釋出來。然而實際上,“山東人”在脫口秀里處于鄙視鏈的下游,跟山東選手比賽時往往擁有天然的優勢:演員往往拿山東人不準女性上桌等傳聞來做梗。
青島近年來出現了叁捌等脫口秀俱樂部,“開放麥”的活動也逐漸聚攏了人氣。在業內人士看來,青島擁有豐富的脫口秀元素,包括青島的方言、海鮮、城市定位、地域特色等都有爆點,而目前青島脫口秀俱樂部里也逐漸形成了對童年、義務教育、賣房、愛情等領域的笑料開拓。在脫口秀時代,國內各城市基本處于同一起跑線,作為夜經濟的一部分,青島能否趕上脫口秀這個風口,還需要社會對這個新生事物報以寬容和期待。笑料雖然天天都有,但是脫口秀這個行當是社會的一個解壓閥,能極大紓解觀眾壓力,呈現社會的活性;《脫口秀大會》不斷孕育脫口秀的新形態、新熱點,而落實到青島觀眾眼前的,應該是帶著本地人生活氣息的鮮活笑料。 (青報全媒體記者 米荊玉)
責任編輯:單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