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0月11號訊 “建筑可閱讀、街區能漫步、城市有溫度、宜居又宜業”,這是市北歷史城區更新的愿景。今天,記者在市北歷史城區看到,博山路廣場建設已經接近尾聲,易州路廣場正在進行基坑支護,李村路停車場完成主體封頂,聊城路停車場等配套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地施工中。

博山路廣場位于博山路與海泊路交叉口,記者看到,廣場已經初現雛形,緊鄰一側的高墻上,老青島街景的手繪栩栩如生,現場工人們正在加緊修剪苗木。據市北建投歷史城區項目前期規劃負責人徐坤介紹,這是青島市歷史文化街區內打造的首個小型街角公園,也是典型的城市“微更新”項目,旨在為老青島特色里院街區空間釋放一處聆聽歷史、現在與未來對話,感受歲月、文化與時尚嬗變的休閑場所,本月底,該廣場將正式投入使用。

徐坤介紹,該廣場將利用場地高差打造疊級平臺、休閑互動場地,利用條狀綠地、透水鋪裝等做法,實現兼具生態功能和觀賞價值的“海綿場地”;還將提取里院符號,如波螺油子、老紅磚、牛舌瓦、青灰磚、長石條等,落入墻體立面,形成獨具特色的“墻體博古架”。除了供市民休閑娛樂外,該廣場還可以舉行發布會、推介會和娛樂活動,緊鄰廣場的商戶也可以利用空地做外擺,豐富經營方式。

這只是完善歷史街區基礎配套、提升城區品質的一個縮影。當下,按照城市產業空間拓展、城市功能完善、土地集約利用、市民方便宜居的要求,市北區正開展實施“美麗街區”提升工程,加快配套市政管網和道路改造工程,停車場、市民廣場、青年公寓等項目建設,不斷優化城區環境品質,一體化打造年輕人向往集聚的創業工作生活環境。
在位于易州路和海泊路東南角的易州路廣場,機器聲轟鳴,現場正在進行基坑支護施工,記者看到,該廣場配建的半地下室公廁已經投入使用,據了解,后期,廣場還將引入聲、光、電、投影等技術,增強夜間觀賞效果,整個工程將于今年年底完工。同時,在上海支路、上海路武定路圍合區,緊鄰劉子山別墅群的上海路廣場正在按計劃推進。

另外,圍繞中山路規劃配建的李村路停車場等項目也在穩步推進。其中,萊州路、嶧縣路停車場已經投入使用,李村路停車場已經完成封頂,將于今年年底交付使用,聊城路停車場將于明年年底交付使用,共提供停車位千余個。為了進一步改善周邊停車難現狀,打通老城區發展“筋脈”,提升歷史城區資源流量導入和承載能力,近期,市北歷史城區又依托既有建筑空地,列出建設上海支路、館陶路立體停車庫項目計劃,可提供245個停車位;同時,正結合片區業態、人流動線、停車場建設,編制交通微循環規劃。
除此之外,在“美麗街區”行動方面,李村路、上海路等14條道路正在進行規劃和空間方案設計、編制消防方案,今年年底將完成上海武定路街區3條道路和四方路街區3條道路施工。青年公寓建設方面,長山路4號甲、6號共101套公寓正在進行鋼梁加固,總體完成40%,計劃12月份完成改造。(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余瑞新 文/圖 通訊員 程莎莎)
責任編輯:馬晶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