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0月13日訊 “我最近總是睡不醒,有時還頭暈、胳膊無力,想去醫院,又不舍得請假。沒想到今天一檢查才發現這已經是腦卒中的先兆了。”近日,在青島市總工會聯合工會界別政協委員開展的“職工健康直通車”活動中,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職工張師傅在接受醫療專家團隊的現場義診后決定到醫院進行進一步治療。“感謝市總工會和政協委員關心我們一線職工健康,把醫療專家請進生產車間,把我從腦卒中的危險邊緣拉了回來。”
這正是青島市政協“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一個生動畫面。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市政協黨組號召全市各級政協組織和政協委員按照黨史學習教育“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要求,積極踐行“專注發展、專心為民、專力履職”理念,把學習黨史同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充分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特別是專委會工作小分隊攻堅作用,深入基層,貼近群眾,立足崗位,發揮特長,切實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用一件件為民服務的暖心小事匯聚起了“愛青島,讓青島更美好”的力量。
市政協機關黨組專門印發《深入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工作措施》,把辦實事作為“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爭取更大光榮”主題活動的重要內容抓緊抓實。全市各級政協組織和政協委員搶抓國家、省賦予青島的重要機遇,著眼青島高質量發展,聚力助推全市重點工作,服務保障“項目落地年”和全市“十四五”規劃實施落地,積極回應社會關切,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履職盡責。
從政策落實到民生小事,群眾有所呼、有所盼,政協協商有所應、有所為。
聚焦“十四五”規劃實施、深入開展“項目落地年”、做大做強13條產業鏈等,市政協領導深入所聯系區市、企業和項目等開展走訪調研,幫助基層和企業辦實事、解難題,為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履職盡責、凝心聚力。
市政協提案工作辦公室創新開展“我是政協委員,我為紅色膠東代言”活動,通過拍攝微視頻、現場解說革命歷史故事等多種形式,當好紅色膠東的“形象大使”,擦亮膠東紅色文旅品牌;市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工作辦公室圍繞青大附院江蘇路院區和青島市實驗小學周邊交通擁堵問題,組織委員和相關部門、單位開展專題調研,形成了“如何打通人民群眾的生命通道”的調研報告,并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里開展了十幾次實地調查研究,科學摸排“堵點”的時間節點和成因,積極協調公安交警、交通局等職能部門圍繞“堵點”進行精細化設計、人性化規范、智能化改造,在多所學校周邊設置了接送區域并安裝了指示、引導路牌,江蘇路部分路段交通秩序明顯好轉;市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工作辦公室組織政協委員走進李滄區興城路街道唐山路社區開展送文化活動,并向唐山路社區贈送了市政協近幾年征集出版的各類文史資料200余冊;市政協教科衛體工作辦公室聯合教育、科技、醫藥衛生、體育四個界別委員工作室赴平度市仁兆鎮開展現場義診,并向當地居民捐贈現金5萬元及一批價值3600元的書籍和藥品,針對村集體急需發展的仁兆鎮面粉加工廠項目,協助提供了5萬元扶持資金;李滄區虎山路街道“有事來商量”政協委員工作室積極整合市區政協委員、各黨派團體、各界人士資源,組織委員活動100余次,參與500余人次,盯住解決基層治理的難點痛點,探索了一條“有事來商量”參與基層治理解決矛盾問題的政協工作新模式。
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聚焦黨政工作重點、群眾生產生活難點、社會治理熱點,市政協委員聯絡活動工作室聯合青島日報社、市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發揮融媒體傳播優勢,聯合打造“傾聽與商量”協商平臺,形成了報紙要聞與特刊、網端直播與短視頻等互為補充的立體式、全方位矩陣傳播。截至目前,已推出9期協商活動,累計刊發圖文報道551篇,閱讀量突破744.7萬次,直播頁及短視頻產品全網點擊量超過4721.7萬。通過“傾聽與商量”協商平臺推出的出臺工業互聯網發展人才政策、藍色種業科研成果本地轉化、加速推廣AED等多個“金點子”落地成為“金鑰匙”,市民滿意度不斷提升,“愛青島,讓青島更美好”的溫暖力量進一步凝聚。
目前,市政協機關各支部提報的103條辦實事清單已完成78件,累計服務基層單位100余家、各界群眾2000余人次,切實把學習成果轉化成為了干事創業的強大動能。(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藺君妍)
責任編輯:岳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