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0月13日訊 10月11日,青島藤華服裝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李麗楠一早來到青島大港海關城陽辦公區報關大廳,幾分鐘時間就順利辦完了原產地證。“我們是城陽區的老企業,之前都要去市北區新疆路青島大港海關或者去即墨海關辦理業務,現在海關在家門口開了辦公窗口,真是太方便啦!”李麗楠贊嘆。

海關關員現場為企業辦理原產地簽證。
青島大港海關城陽辦公區自8月28日揭牌啟用以來,充分發揮派駐優勢,便企利民、服務城陽,不斷推進各項業務的開展。這只是青島海關推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一個縮影。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青島海關立足關區實際和主責主業,以企業和基層所思所盼為努力方向,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基層的困難事、企業的煩心事,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并取得顯著成效。
著眼發展 聚焦重點工作
面對海關改革和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如何立足發展大局、聚焦重點任務、讓為民辦實事呈現新的打開方式?青島海關黨委書記、關長賀水山在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學習會議上強調:“必須察實情、講真話、求實效,撲下身子、沉入一線,全面客觀了解情況、分析問題,為基層減負、為企業解綁。”
據悉,為將“為群眾辦實事”的體制機制不斷完善,青島海關黨委委員分別帶隊下基層赴企業,了解實際需求,聽取意見建議,及時專題分析,研究轉化為工作措施,實現辦實事任務項目化、項目清單化、清單具體化。研究提出22項任務項目、73個具體清單,列入工作督辦,做到“事事有措施、件件見成效”,確保把實事、好事辦到基層和企業的心坎上。
如針對業務現場普遍反映一線崗位使用的信息系統多、操作不便、數據不共享等問題,青島海關科技部門創新研發“數e通-關員便捷助手”小程序,實現“實驗室管理系統”與“進出口食品化妝品安全抽樣檢驗和風險監測管理系統”之間的數據共享,檢測結果由原來的數十個項目人工“逐項錄入”轉變為“一鍵導入”,單票錄入時間由10-20分鐘縮短為2-3分鐘,大幅度提高基層一線關員操作的便捷性、準確性。
回應關切 破解急難愁盼
為群眾辦實事,關鍵就要突出一個“實”字。
中硼硅玻璃管是預灌封注射器主要原材料,目前國內生產企業主要依賴從發達國家進口。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球藥用中硼硅玻璃管需求旺盛,企業面臨供應緊張和價格上漲雙重壓力。青島海關關稅部門積極開展稅政調研,了解到企業相關問題后,多次上報稅政建議,相關建議被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采納,藥用中硼硅玻璃管進口關稅稅率由12%降至7%。今年前8個月,青島關區累計進口藥用中硼硅玻璃原管貨值2574萬元,企業可節省稅款300余萬元。
山東是我國地方煉油企業最集中、地煉產能最大的省份,去年青島海關即在全國率先推出保稅原油混兌業務監管新模式,企業采購成本可降低約2.2元/噸、貿易商效益可提高20元/噸;今年又集成創新保稅原油混兌業務的保稅監管、完稅價格審定等多項海關監管制度,通過優化通關作業流程,創新推出“隨卸隨混”監管模式,加快輸油入灌審批作業,提高保稅油罐周轉能力,提升保稅原油混兌的作業量和貿易規模,構建全流程高效監管鏈條。
此外,青島海關還建立企業問題清零機制,對關區4萬余家進出口企業開展全景式分析,篩選出812家產業鏈供應鏈重點企業,“一企一檔”建立幫扶臺賬。編印4期《惠企便民手冊》,匯總具有含金量的政策措施,逐項解讀并列明企業操作指南,指導企業用惠享惠。
青島海關堅持走好群眾路線,用心用情用力解決企業的急難愁盼問題,企業獲得感得到明顯提升。
深化改革 提升治理能力
在強化監管、優化服務的同時,青島海關還不斷推進政務服務改革,不斷為企業解綁、為基層解絆,推動山東省外向型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海關指導下,我們的花生從原料收購到出口運輸,全過程采取了降低花生黃曲霉毒素污染風險的措施。”青島福德隆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賈力說。此前,該企業申報出口歐盟市場的200噸脫皮花生仁,成為全國首批無官方《健康證書》花生出口歐盟。2002年,歐盟要求中國出口歐盟花生必須進行批批官方抽樣檢驗并出具《健康證書》。為此,青島海關進出口食品安全處組織骨干力量,深入研究花生生產環節黃曲霉毒素污染規律,指導企業建立和完善質量安全控制體系。在多方努力下,出口歐盟花生質量大幅提升,今年4月歐盟取消中國輸歐花生隨附《健康證書》的限制,花生抽檢比例也由20%降至10%。該案例入選全國海關首批“我為群眾辦實事”百佳項目。
今年以來,青島海關建立全國首個關地共建RCEP經貿合作先行創新試驗基地原產地證書審簽中心,關區進出口整體通關時間較2017年壓縮56%和89%;出臺助推山東省搶抓RCEP機遇先期行動方案,制定6方面25條措施推進落實;支持全球首個智能空軌集疏運系統竣工,實現在軌運輸集裝箱100%順勢查驗研判,全力助推山東省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胡相洋 通訊員 劉簫 文/圖)
責任編輯:管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