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視聽:更多的場景,無盡的想象
專家學者齊聚島城共論行業發展新趨勢新路徑

■參展者體驗“紅色云展廳”。
半個多世紀前,傳播學家麥克盧漢創造性地提出“媒介即人體的延伸”理論,認為任何媒介都不外乎是人的感覺和感官的擴展或延伸。而在5G及后5G時代,媒介早已不再滿足于延伸人的感官,它們的新愿景是:創造人體的“分身”,讓人類遨游在自己創造的“元宇宙”中。在2021智能視聽大會體驗展覽中,前沿的視聽科技產品或許能極大地解放我們對未來的想象力。
“十四五”規劃綱要強調,我國要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智能視聽作為未來城市的重要基礎設施,是推動數字化發展建設不可或缺的一環,智能視聽行業的健康發展將助推數字中國建設邁向更高水平。
10月12日,以“視聽聯萬物 數字新格局”為主題的2021(GIAC)智能視聽大會在青島高新區紅島國際會展中心開幕。會上,來自全國互聯網行業與智能視聽領域的專業學者共聚一堂,凝聚思想共識,集聚智慧力量,共謀視聽行業發展新路徑。

■10月12日,2021(GIAC)智能視聽大會在紅島國際會展中心開幕。
一個視聽傳播的中國時代正在到來
“曾經的工業時代是視聽壟斷的時代,如今的信息時代是視聽開放的時代,多元視聽主體正成為開放時代的視聽主體。”中國傳媒大學黨委書記、校長廖祥忠在主旨演講中表示。
他認為,視聽傳播已經超越了曾經的行業屬性和媒介功能,正成為構建“媒介與社會一體同構時代”的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和設備的操作系統,發揮著促進社會交往、推動經濟發展、提升治理效能等多種功能。“未來,基于視聽的萬物互聯、人機互聯、人人互聯將有效克服文化差異,超越認知歧見,促進文明交流互鑒。”
人民日報社山東分社社長徐錦庚同樣認為,在數字經濟成為增長主體、網絡成為社會基礎設施的當下,智能視聽行業具有十分特殊的地位。智能視聽是內容社會化大生產的關鍵力量,是彌補社會數字鴻溝的重要手段,已經成為網絡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廖祥忠看來,在視聽傳播進入開放時代、走向智能時代的新階段,一個視聽傳播的中國時代正在到來。視聽傳播在中國呈現出全時空、全領域、智能化、全齡向的發展新態勢,并凝聚成數據驅動、泛媒功能、大眾創新三個趨勢性特征。“大眾創新是定義視聽傳播中國時代的最主要特征,全民視聽將驅動中國引領世界進入智能化的視聽新時代。基于‘視聽中國’的崛起,中國故事的全球化表達、區域化表達、分眾化表達才能夠真正落地。同時,增強國際傳播親和力和實效性的指導理念,也能夠更好地走向實踐。”
傳播主流價值,引領社會風尚
智能視聽正在成為網絡文化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創新場、增長極。“互聯網是一個社會信息大平臺,億萬網民在上面獲得信息、交流信息,這會對他們求知途徑、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產生重要的影響。”山東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委網信辦主任盧嵐表示。
她建議,應順應時代發展趨勢,抓住風口機遇,傳播主流價值,引領社會風尚。要堅定正確方向,不斷壯大網上主流思想文化。要堅持思想引領,積極傳播正能量,壯大主流聲音,發揮網絡傳播互動、體驗、分享的優勢,在可視化呈現、互動化傳播上下功夫,使用戶黏性不斷增強,把該說的說到位,該熱的熱起來。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著力推動視聽文化惠民。要優化內容供給,精心打造智能視聽精品力作。要推進融合賦能,持續做強智能視聽產業。網絡數字文化產業正朝著“IT+產業”全面融合、新技術廣泛應用等方向推進。要以數字技術融合創新,引領智能視聽產業高質量發展。
徐錦庚建議,智能視聽的文明養成對網絡文明、素質文明的成長極為重要,智能視聽行業應該積極樹立網絡文明“新三觀”,包括樹立健康向上的內容觀,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弘揚清風正氣,始終讓正能量充盈網絡空間;樹立積極向善的技術觀,用法治的手段和道德的約束推進視聽行業激發科技積極向善的力量,建立算法安全綜合治理格局,引導智能視聽與實體經濟和社會治理深度融合;樹立開放向外的全球觀,運用視聽載體創造性地推動國際傳播,通過有品質、有溫度、有情懷的視聽作品,尋求中國與世界的共鳴。
高新區爭當智能視聽產業龍頭
本次大會選擇在青島高新區舉辦,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高新區智能視聽產業集聚度的不斷提高,具備了良好的產業生態。而與會專家學者的行業分析、意見建議,也將對青島高新區進一步發展智能視聽產業提供諸多借鑒。
作為國家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示范基地及青島市軟件信息產業發展核心區,近年來,青島高新區著力聚焦信息安全、集成電路、大數據、智能軟硬件等重點領域,以產業發展需求為導向,不斷強鏈補鏈,著力打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地,智能視聽產業取得長足發展。目前,高新區已培育出中譯語通、中科英泰、嘉星晶電、青軟實訓等一批本土優質企業,累計引進華為青島基地、騰訊內容產業基地、百度(青島)智創基地、甲骨文、人民視頻、明日世界、中軟國際、中關村信息谷等項目千余個,先后獲批國家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示范基地、“中國最具活力軟件園”等榮譽稱號。
青島高新區結合“3+1”主導產業規劃和產業優勢,對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類項目給予相對應的產業、金融和人才配套等相關政策支持,以企業和優質項目的需求為目標,提供“一站式”支持。為進一步推動產業創新,完善、補齊產業鏈“斷點”,青島高新區出臺了更大力度的扶持政策。其中,針對緊缺急需、具有戰略意義的重大科技創新平臺,給予最高1億元支持;對研發投入占比達到5%以上且營業收入5億元以上的“雙五”高新技術企業,最高可給予400萬元獎勵;對認定有效期內的高新技術企業,三年累計最高可獲110萬元獎勵。對企業上市最高補助1000萬元,企業高管最高獎勵300萬元,市科學技術最高獎獎金每人100萬元。(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 凱)
責任編輯:張慕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