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0月17日訊 項目落地年,青島地鐵建設加速跑。近期,貫穿市區中部的東西向骨干線路——4號線建設捷報頻傳,多個節點接連完成。目前,25座車站全部開挖完成,其中20座車站主體結構封頂,27個區間中有21個區間實現貫通,全線已開始鋪軌及機電安裝施工。按照計劃,4號線土建工程將于年底收尾,計劃2022年底開通。

10月11日,隨著最后一斗石渣安全離開主體基坑,大河東車站主體基坑安全順利開挖完成。至此,4號線25座車站全部開挖完成。大河東車站位于嶗山風景區游客中心西側,沿濱河大道呈南北向布置。車站為地下四層13米島式站臺雙柱三跨車站,車站結構長155米,標準段寬22.8米,主體基坑長158米、寬25.8米、深37米。大河東站作為4號線最后一座車站,施工進度至關重要。2020年進場施工以來安全高效完成了管線遷改、基坑開挖、渣土外運、車站主體工程施工等關鍵工序,施工過程中嚴格進行安全紅線管控和質量標準化管控,保證了該站主體結構基坑安全順利高效開挖完成。
此前的9月30日,4號線勁松七路站順利封頂,成為全線第20座封頂的車站,也是4號線首個采用蓋挖法施工封頂的車站。勁松七路站位于遼陽東路與勁松七路交叉口。車站全長472.6米、寬度為22.9米、深度18至26米不等,設置11個出入口、4組風亭。勁松七路站連接嶗山、市北兩區,是交通要道;周邊遍布居民樓、大型商場,管線眾多,人、車流密集;基坑開挖深度深、巖層硬度大;同時該車站是4、5號線換乘站,整體占線長、風險高、工法多、難度大、任務重、工期緊。為高效完成封頂任務,項目部聯合各參建單位精準施策破解前期管線遷改難題;在施工4、5號線換乘點蓋挖位置時,從“人、機、法、料、環”五個方面精心組織,加快施工進度。目前,勁松七路站出入口已有4個在施工,下一步將全力推進附屬結構施工,力爭提早完成土建施工部分。
建設提速與施工工藝創新密不可分。10月5日,4號線首條機械化盾構法聯絡通道——沙嶗區間聯絡通道順利貫通,從9月27日設備正式始發到接收完成,用時僅8天。該聯絡通道橫穿嶗山路,開口直徑3400毫米,共計11環管片,穿越段覆土厚度約7米,地質條件較差。上方4.5米有多條管線敷設,道路交通繁忙,地面加固可實施性難度非常大,傳統礦山法安全風險極大。相比于傳統工法,機械化盾構法施工聯絡通道具有綜合效率高、安全系數大等優勢,通過全封閉保壓和同步注漿確保地面微沉降。使用的全預制裝配管節、工廠化制造確保了成型結構穩定、質量密封可靠。
4號線工程自人民會堂站起,終點大河東站,線路全長約30公里,共設車站25座,控制中心1處,車輛段及綜合基地1處,連接了市南區、市北區、嶗山區,線路總體呈東西走向,經過市南區老城區、市北區浮山后、嶗山風景區等處,覆蓋眾多人口密集區和客流集散點,途經多家三甲醫院及重點學校,是貫穿市區中部的東西向骨干線路。4號線開通后,將與1號線、2號線、3號線、8號線、11號線等5條線路換乘,串聯起青島地鐵主骨架網,對提升公共交通服務水平,推動緩解城市交通擁堵,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具有重要意義。(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周建亮)
責任編輯:陳海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