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10月18日
地點:日喀則市桑珠孜區(海拔3860米)
天氣:19℃/4℃ 陰
10月18日,位于日喀則市桑珠孜區江當現代生態產業示范園區的青稞博物館正式開館,不由得想起青稞之父、原西藏農科院院長尼瑪扎西院長與這所博物館的不解之緣。在一年之前,誰也想不到,尼瑪扎西院長畢生的心愿,僅僅在時隔一年之后就實現了。然而,尼瑪扎西院長卻永遠也看不到了。
尼瑪扎西院長在桑珠孜區留下的視頻資料。
尼瑪扎西在試驗田內觀察青稞長勢。圖片來源:西藏農科院
2020年6月,青島援藏組提出要立足青稞之鄉品牌、挖掘青稞文化,準備在日喀則市援建一座青稞博物館,特意將尼瑪扎西院長邀請到了日喀則進行座談,青島援藏組從此與尼瑪扎西院長因青稞文化而結緣。聽到青島援藏組介紹的情況以后,尼瑪扎西當即說:“我研究了一輩子青稞,挖掘青稞文化、建設一個青稞博物館,是我多年來的一個夙愿。青島援藏組很有眼光,和桑珠孜區一起為西藏青稞做了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感謝青島援藏!”回憶起當時見面時的情景,日喀則市委常委、桑珠孜區委常務副書記、青島援藏組領隊劉存東至今還清晰地記得,當時尼瑪扎西院長的眼睛都濕潤了,兩人握手時尼瑪扎西的手都是顫抖的。
青稞博物館正式開館。
尼瑪扎西院長對青稞博物館的建設投入了很大的心血,在青稞博物館專家論證會上,尼瑪扎西院長第一個發言,一邊在筆記本上寫著提綱一邊慷慨激昂地說,日喀則是青稞之鄉,青稞產量占到了西藏自治區的一半,可以把桑珠孜區的青稞文化申報國家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針對青稞博物館的建設,不管是從定位、展區、展品、時間的緊迫性上,尼瑪扎西都提出了大量建設性意見。
青稞博物館。
在每一位專家從不同角度進行發言之后,尼瑪扎西院長又拽了拽劉存東的衣服,問:“我可不可以再發一次言。”在第二次發言中,尼瑪扎西建議桑珠孜區一定要抓住機會,迅速、果斷、趕緊建設青稞博物館,可以圍繞青稞之源、青稞之鄉、青稞之脈、青稞之夢和青稞之緣五大版塊來設計,把青稞文化講深、講透,全面展示青稞的起源、傳播、發展和未來,承擔起傳播青稞文化、傳承文明和播撒青稞知識的重任。
尼瑪扎西院長是西藏百萬翻身農奴的后代,西藏第一個農學博士、西藏農科院院長、國家青稞育種創新團隊首席專家,被稱為“青稞界的袁隆平”“青稞之父”。就在此次專家論證會后三個月的2020年9月5日,在做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的途中,55歲的尼瑪扎西在阿里地區突遇車禍,猝然離世。帶著對尼瑪扎西院長的敬意和對青稞文化的情結,為了完成尼瑪扎西院長的遺愿,青島援藏組組織桑珠孜區文旅局就青稞博物館的建設事宜,開了數十次會,從前期論證到每一個版塊的內容、每一個細節的推敲,遍訪專家,就是要把青稞博物館建成一個不留遺憾的青稞文化推廣中心。
十一世班禪額爾德尼·確吉杰布為青稞博物館題寫館名。
尼瑪扎西院長對于青稞的熱愛和眷戀,推動著青島援藏組更快更好地進行青稞博物館的建設和對青稞文化的挖掘。博物館基本按照尼瑪扎西在會議上提出的青稞之源、青稞之鄉、青稞之脈、青稞之夢和青稞之緣五大版塊來設計,其中尼瑪扎西對于青稞文化的情結也是博物館陳設的一個重要內容,在布展時,尼瑪扎西院長參加論證會的視頻音像資料得以全面展示,讓更多的人能親眼看到、親耳聽到尼瑪扎西院長的生前夙愿。
受邀嘉賓在青稞博物館內參觀。
時隔一年之后,青稞博物館終于開館,尼瑪扎西院長的遺愿在日喀則市桑珠孜區得以實現。作為承擔青稞新產品和科技成果轉化的發布平臺,青稞博物館將全面詮釋源遠流長的農耕文明和青稞文化。桑珠孜大地上矗立起的這座青稞博物館,蘊含著尼瑪扎西院長對青稞的情結,這種情結,將在西藏雪域高原上延續,讓更多的人了解青稞,熱愛青稞,傳播青稞文化。(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王建亮)
責任編輯:王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