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9月15日訊 今天,海創匯第四屆全球創業創新生態峰會暨青島高科技高成長企業發展論壇上,由海爾海創匯發布了聯合三一集團、一汽集團、中國金茂、京東智聯云、新希望、阿里云創新中心、韻網、小米谷倉等十多家大企業聯合參編的《大企業共享創業平臺標準》升級版。標準明確了大企業共享創業平臺的界定以及創建流程與運營流程,經中國技術創業協會團標管理中心組織評定、審核、公示,并于9月4日起正式實施。
海創匯總經理劉長文表示,《大企業共享創業平臺標準》對大企業共享創業平臺做了深入解釋,大企業共享創業平臺通過接入自身及合作伙伴的產業鏈與供應鏈資源及服務,加速創業者及中小企業;同時,大企業通過投資入股創業企業獲得相應股權收益,并通過開放產業應用場景與創新技術的相互促進,創造新的業務增長點,增強品牌影響力,回饋社會。
當天,在以“大企業共創”為主題的海創匯創新創業圓桌論壇環節,標準起草的各方一道暢談大企業共享創業平臺的趨勢,分享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帶來的紅利與機遇。
大企業共享創業平臺是趨勢
當前,大企業已經成為青島孵化創新創業夢想的前沿陣地。在論壇當天發布的2020青島高科技高成長企業50強榜單中,以海爾、海信和軟控為核心的三家青島本土大企業生態圈孵化了50強企業中的11家,其中海爾孵化了8家,呈現出濃厚的“小微”創業精神。
這一趨勢不是青島獨有的。北京市長城企業戰略研究所所長王德祿表示,在長城所近年推出的獨角獸、瞪羚企業榜單中,45%的企業來自于大企業孵化,大多來自百度、騰訊、阿里等新經濟巨頭。因此,在他看來,以海爾為代表的看似傳統的大企業積極搭建平臺生態,孵化新經濟新物種,是山東新舊動能轉換以來最大的成就之一。
海創匯合伙人王文江代表各指導單位、發布單位、起草單位以及參編的各大企業,對“大企業共享創業平臺標準”內容進行解讀。王文江表示,大企業共享創業具有資源共享、雙向賦能、開放生態三個特性。“標準的發布,將為大企業自身創新轉型提供全國首創的創業創新模式指引和路徑,助力開啟‘第二增長曲線’;對中小企業來說,可以依托大企業構建的新型產業及智能孵化載體,獲得產業鏈資源加速的驅動引擎,提高創業成功率;長遠看來,將有利于構建多方共贏的創新創業生態,推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暢通國內經濟大循環,助推中國建立創新創業新模式及‘雙循環’經濟發展新格局。”王文江說。
是不是所有的大企業都要共創?同為標準起草牽頭人的韻網(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CEO顏振軍表示,大企業做平臺做雙創必須要符合企業自身發展戰略,能從開放創新中找到企業新的增長點,主觀上企業存在雙創的內在動力,客觀可以實現為生態系統中的小公司創業和發展服務提供支持和幫助。
大企業要如何搭建共享創業平臺?多家參與標準制定的核心大企業圍繞在各自領域的創新探索與實踐“現身說法”。在中國金茂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創新發展部總經理楊榮旭看來,大企業共創是大企業在創新企業場景中追求第二曲線的過程。以中國金茂為例,通過創新場景,企業搭建了新的金融平臺、成立了面向新能源方向和能源管理方向公司、向教育方向進行延展、同時還啟動了創業合伙人的機制。蒙牛集團行政管理中心總經理胡艷紅則表示,作為快消品的代表,蒙牛的大企業共創則是在消費升級的大環境的變化下,創新管理和戰略布局,開放資源優勢和完善的終端的快銷網絡布局,孵化更多品牌。
資金、資源、管理模式多重賦能
在大企業的創業平臺上可以收獲什么?
華引芯(武漢)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孫雷蒙是最有發言權的創客。華引芯是一家位于武漢東湖的LED芯片技術研發公司。今年上半年武漢的產業發展嚴重受挫,而華引芯卻接連獲得了兩筆融資。“我們要感謝海創匯在疫情期間對我們進行的投資以及資源的釋放,這展示出了海創匯雙創平臺的社會責任和價值,幫助我們度過了艱難的時刻,讓我們在6、7月實現了業績超過300%的增長。” 孫雷蒙表示。
海創匯為華引芯的賦能不僅在于看得到的資金和產業資源,還有無形的管理和模式賦能。孫雷蒙介紹:“和大企業互動對小企業來說是磨合和進步。我們要從小變大,組織架構的建立是一個非常困難的過程。跟大企業合作,會反向倒逼你、磨練你,對我們來說是非常大的進步。”
海爾集團總裁周云杰這樣概括海創匯的孵化模式,他表示:“在內部,海創匯為創業者搭建一個實現自我價值的舞臺,在外部,海創匯適應物聯網時代需求,把大企業資源開放給全球的創業者,加速初創企業的成長,海創匯正在建立一個由政府、企業、高校、創業者、投資人共創的生態平臺,讓資源各方都在平臺上共享共贏。”
在這樣的創業邏輯下,海創匯創造了一個個行業奇跡:云世紀半年內拿下近億元大單,平均單月收入由100萬元增長至1000萬元;易沖無線實現與蘋果、華為等大品牌的合作訂單;青島悟空智聯醫療2019年銷售額達數千萬元,成為行業領軍企業……截至目前,海創匯已經吸引了4000余個項目到平臺創業,加速項目達340多個,總估值超過1200億,并孵化出2家上市公司、5家獨角獸企業、23家瞪羚企業,50%的項目成功拿到了A輪投資。
基于大企業平臺思維及開放的生態資源體系,海創匯還在于青島攜手推動創業生態迭代升級。海創匯總經理劉長文表示,今年3月,青島市首家瞪羚獨角獸加速器在海創匯落戶,海創匯和青島市中小企業公共服務中心共建海創匯瞪羚獨角獸生態服務平臺,目標就是將青島打造高科技、高成長企業的聚集地,打造全國乃至全球的創新創業高地,為暢通國內經濟大循環增添力量。
而未來,依托海爾這樣的大企業自我革新、搭建推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平臺和生態,更多的青島高科技企業將在全球優質資源賦能下,加速步入高成長性軌道,讓青島成為瞪羚、獨角獸茁壯成長的創業城市。(青報全媒體記者 楊光)
責任編輯:岳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