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說
面對百姓咨詢和訴求,相關部門的“甩手式”回復、“繁復式”回復和“反諷式”回復不僅傷了百姓的心,更與服務型政府建設的方向背道而馳——
期待更實在的民聲回復
城市和諧有序發展,良好的政民互動是必不可少的環節。近年來,為了提升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我市積極拓展政民互動渠道,通過多種途徑傾聽基層聲音、了解市民關切,為他們解疑釋惑、排憂解難。
作為青島眾多傾聽民意的渠道之一,觀海新聞客戶端“直通12345”平臺上線以來,也迅速成為市民、網友與相關部門、單位溝通的“熱線”。面對平臺上的留言,多數部門都積極回復,提出破題之道,這種真誠的態度獲得了網友的認可,也拉近了政民距離。然而,也有一些工作人員在回復時,態度生硬、消極應付,不僅沒有解決市民的問題,反而激化了矛盾,引來市民吐槽。
8月3日,網友“好噠好噠”在觀海新聞客戶端“直通12345”平臺留言,咨詢萊西市長島路可否沿街擺攤及擺攤的具體時段。該區市給出回復,建議市民咨詢道路所在村莊。“轄區道路管理是分內之事,部門非得讓市民去找村莊咨詢,這到底是方便人還是麻煩人?”面對相關部門的“甩手式”回復,網友“好噠好噠”不解。
網友DOduSw則遭遇“繁復式”回復。9月28日,他在“直通12345”平臺留言,咨詢居民樓外墻受損、雨水管漏水問題應如何處理?相關部門回復時,沒有直接給出答案,而是通篇引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和《青島市公共部位維修條例》內容,讓他讀起來一頭霧水。
通過平臺咨詢相關問題,降低了百姓與部門的溝通門檻,提高了溝通效率。而無論是“甩手式”回復,還是“繁復式”回復,都折射出相關區市、部門對百姓服務意識的缺失,同時大大降低了溝通效率,背離了平臺咨詢的良好初衷。顯然,面對百姓詢問,少數工作人員并未充分考慮群眾需求,僅以自己工作方便、簡單為出發點,回復生硬,毫無實料。如此事不關己、答非所問的回復,不僅影響了部門形象,更導致市民滿意度銳減。
比起“甩手式”回復和“繁復式”回復,“反諷式”回復更讓市民傷心。9月27日,網友海蠣子在“直通12345”平臺反映我市某社區中秋假期強制員工連續加班問題。隨后,該社區上級街道回復稱,近期工作繁忙,中秋節假期要求下屬社區根據各自工作情況進行調休,并未強制員工每天加班,如對當前工作崗位不滿意,可另謀高就。
本應是闔家團圓的中秋假期遭遇連日加班,市民心有怨氣可以理解,通過網絡平臺向相關部門反映問題,是希望得到一個合理的答復。面對市民的不滿情緒,相關部門應根據法律法規和政策做出研判,如果確實有違規行為,應及時糾正;如果沒有違規行為,也應該以真誠的態度對市民存在的政策誤解給予合理解釋。以一句“另謀高就”的反諷式結尾來回復市民訴求,非但不能化解民怨,反而火上澆油,讓矛盾進一步激化,從而影響政府形象。
事實上,早在三年前,就有外地城市因為“另謀高就”的雷人回復飽受社會質疑。此前,某市的區長信箱曾用“如果對此有不滿,建議另謀高就”回復網友投訴,讓輿論一片嘩然。在媒體的持續追蹤和網友“圍觀”下,該市政府網站對不當回復加以整改并公開道歉。有了這些政務回復的反面典型,相關部門本應引以為鑒,但如此重蹈覆轍,個中緣由,值得深思。
言語背后是態度,態度背后是思維。此類“反諷式”回復的背后,不僅是服務意識缺失,還有高高在上的優越。面對百姓訴求,一些部門、單位的工作人員不僅沒有和人民群眾坐在一條板凳上,認真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反而態度輕慢、頤指氣使。這樣的回復,不僅引發市民反感,更與服務型政府建設的方向背道而馳。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群眾滿意是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當前,“放管服”改革持續推進,政府職能轉變不斷加速,少數部門生硬回復的病癥,必須要治。一方面,要加大工作人員的思想教育力度,夯實信念之基,提升修養之道,讓服務市民的意識深入人心;另一方面,要健全管理考核制度,將群眾滿意度作為工作業績評判的重要標準,以考核的指揮棒引導部門工作人員認真聽取市民聲音、溫情回復市民關切。只有多措并舉,才能讓部門的生硬態度銷聲匿跡,讓民聲回復更實在、更溫情。
青島日報2021年10月20日8版
(點擊版面查看更多內容)
青島日報2021年10月20日9版
(點擊版面查看更多內容)
責任編輯:岳文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