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一場洪峰吹響了防汛突擊集結號,為全力應對本輪強降雨天氣和黃河汛情,東營市東營區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聞“汛”而動、向“險”而行,在防汛救災大考中充分發揮黨組織政治功能、組織功能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12公里黃河東營區段臨黃堤插滿黨旗、守護黃河安瀾。
我有經驗,理應沖鋒在前
作為東營區龍居鎮水利站負責人,在此次汛情中,面對一下子比平時多出幾倍的工作任務,王美江沒有亂了陣腳,而是憑借專業的防汛知識和豐富的防汛經驗,準確分析汛情和水情,為重要決策的做出提供可靠參考,身體力行,帶領搶險隊伍巡視河岸、測量水位,手把手教授打樁加固和拋沙固堤的技巧,細致觀察水位和灘區,確保及時發現排除隱患。防汛工作開展以來,王美江吃住在黃河邊,不管是暴雨如注還是狂風肆虐,他都是沖在最前面的那一個,盡管眼神中寫滿了疲憊,但卻沒有一絲放松和松懈。他經常說:“我比小年輕們有經驗,理應沖鋒在前!”
連續作戰,他守在黃河邊
“離岸邊遠一點,大家注意安全。”在東營區龍居老于灘險工段,辛店街道防汛搶險黨員突擊隊隊員郭帥用略帶疲憊的嗓音向正在進行堤壩鞏固的隊員喊著。在防汛的一線戰場上,揮鍬鏟土裝滿一個防汛沙袋需要12鏟,而郭帥一天至少要填裝300到500個編織袋。實在沒力氣了,他就和其他同志交換一下,一邊巡視河岸一邊活動一下酸痛的手臂。而在主動請纓這次防汛工作之前,他已經在火車站參與一線防疫工作500余天了,從“防疫人”到“防汛人”,郭帥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彰顯了一名共產黨員的本色。
率先垂范,他始終在最前面
唐振,黃河路街道武裝部副部長、退役軍人服務站負責人。他帶隊防守的八百米董王灘灘區是薄弱生產堤之一,由于處于林區、泥土松軟,調來加固加高的機械車無法進入,唐振和應急隊員一鐵掀一鐵掀地鏟土,壓實平整路面,機械車得以進入灘區作業。挖掘機無法到達的低洼險區,他帶領防汛隊員填裝沙袋,一次次扛到堤壩低處。自從上堤以來,唐振身上的衣服幾乎就沒干過,被雨水淋濕,被汗水浸濕,被泥水飛濺,雙腳在泥水中泡著,雙手被磨出血泡,他都不叫一聲苦,不說一句累。“護黃河安瀾,人民無恙,就是給祖國生日最好的禮物。”
巾幗不讓須眉
“誰說女子不如男,巾幗可擎半邊天。”鏟土、裝沙袋、抗沙袋,沒有她不能干的活兒,她就是正在老于灘防汛的六戶鎮小許村黨支部書記萬飛飛。“一聽到黃河汛情這么危機,我就主動請纓,參與到防汛中。”萬飛飛說,在防汛最緊要的關頭,作為一名黨員就應該沖在前頭,堅守在防汛工作一線,守護黃河安瀾。一天工作下來,雖然衣服半濕、泥巴滿腳,但她從沒有喊過苦和累。她以柔弱的肩膀擔當起防汛的責任,以頑強的精神狀態奮戰在防汛一線,彰顯了基層女性的巾幗風采。
“商家連”筑起“紅色堡壘”
作為抗戰時期英雄連隊“商家連”的故鄉,史口鎮西商村黨員突擊隊繼夏天支援河南洪災后,在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商寶明帶領下,一支由15名黨員組成的新“商家連”來到黃河防汛一線。他們分組巡堤,24小時堅守崗位,始終保持作戰狀態,緊盯險工險段、穿堤涵建筑物等重點區域部位,點對點做好重點區域巡查值守工作,守護堤防安全,全力保障行洪安全。從抗戰到抗洪,“商家連”的旗幟梯次傳遞,赤膽忠誠的革命精神代代傳承。
據不完全統計,東營區全區參與黃河防洪防汛的黨組織共273個、黨員3407名,其中村黨組織135個、農村黨員1551名,“兩新”黨組織56個、黨員725名。成立臨時黨組織、行動黨支部18個,成立黨員先鋒隊、黨員突擊隊、黨員志愿服務隊等189個。
(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廣寅 報道)
責任編輯: 劉聰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