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0月23日訊 將企業的關鍵技術需求進行張榜,讓高校院所立足科研優勢進行揭榜,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在“科技賦能產業發展”上趟出一條創新之路。22日上午,“智匯藍谷?揭榜掛帥”暨“創響中國?青島藍谷站”啟動儀式在青島藍谷舉行。
本次活動由青島藍谷管理局聯合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山東大學(青島)共同主辦。藍谷各重點科研院所、大學研究院以及海信、海爾、安琪酵母、華大基因、海檢集團等30余家行業重點企業參加了活動。
活動現場發榜近300項技術需求,現場完成院企簽約14項,此外山東大學青島藍谷成果轉化基地、海水淡化成果產業化工業超市揭牌,國家海洋技術轉移中心技術經理人代表接受了聘任。

“對于中小企業而言,人才資源是有限的,通過跟院校合作,可以滿足公司實際遇到的技術需求。公司的主要產品是高空作業設備,在國內,汽車底盤是有限量的,如何在這個限量的基礎上開發更高的產品,這就面臨著機械臂減重問題,所以這次我們與大工青島研究院合作的項目就是機械臂輕量化改造?!焙灱s現場,青島九合重工機械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妮妮說,目前,公司開發的70米泵車已經是國內在五橋底盤上最高的泵車了,新開發的80米泵車預計明年5月份落地。
今年4月份,藍谷協同即墨區發起了“智匯藍谷?揭榜掛帥”系列活動,走進189家創新型企業,舉辦各類對接活動百余場,摸底企業需求近300項,涉及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海洋裝備、新型材料等眾多領域。目前已達成合作61項,合同金額約為1.27億元。

當前,青島藍谷正加快海洋科技創新要素集聚、培育壯大新興海洋產業集群、聚力完善城市生活設施配套。目前,這里集聚了“國字號”涉海科研平臺、高等院校50余家,各類科技創新平臺達到70余個。
“海燕-X”滑翔機下潛到10619米,全球首艘大型養殖工船進入實質建造階段,世界最大的自主航行集裝箱商船“智飛”號和國內首艘無人駕駛自主航行系統實驗船“智騰”號近期成功下水,“黑珍珠”波浪滑翔器填補國內相關領域空白……依托國字號創新平臺,藍谷已突破一批行業關鍵技術,為成果轉化提供源頭支撐。
另外,青島藍谷市場主體已突破6000家。今年1-8月份,新簽約、引進各類項目113個,總投資225億元,新增市場主體增長30.2%,規模以上企業增長49.1%……
可以說,藍谷高校院所的科技研發攻關能力強大、企業的技術開發需求旺盛,舉辦此次活動的目的就是讓藍谷院所與本地產業找到結合點,一頭讓企業釋放真需求,一頭讓院所拿出真本領,需求導向,“誰能誰上”,激活成果轉化。(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濤 文/圖)
責任編輯:劉聰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