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9月16日訊 9月15日,深圳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發布會,深圳海關發布了深圳市前8月外貿數據與《深圳海關穩外貿穩外資三十條措施》。這些措施涉及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優化口岸營商環境、推動地方經濟發展、支持企業生產經營”等領域。
記者從發布會現場獲悉,隨著國內疫情迅速得到控制、復工復產穩步推進,深圳外貿進出口逐步呈現向好態勢。截至7月份,深圳進出口總值在全國前五大外貿城市中率先實現止跌回升,1—7月同比增長1.6%;8月份增長勢頭繼續鞏固,1—8月深圳進出口總值達到1.88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增幅居全國前五大外貿城市首位,占全國外貿進出口的9.4%;其中出口1.04萬億元,規模繼續位列全國大中城市第一;進口8456.9億元,居全國第三。

今年以來,深圳海關積極推進深圳外貿促穩提質,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新格局。在做好口岸疫情防控的同時,全力保障重點產業平穩發展,持續優化口岸營商環境。近期,在廣泛征求各方意見,結合外貿發展、關鍵產業以及重點企業的現實需求,深圳海關對前期出臺的復工復產二十條、“六穩”“六保”二十條等措施進行全面梳理、形成了《深圳海關穩外貿穩外資三十條措施》,覆蓋“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優化口岸營商環境、推動地方經濟發展、支持企業生產經營”等4個領域。
圍繞“穩鏈補鏈”、保障糧食安全、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等重大戰略。深圳海關有針對性的推出了“支持中歐班列業務做大做強、保障國際物流供應鏈穩定暢通、創新集成電路產業保稅監管、支持加貿企業擴大內銷、優化重大項目和高新企業進口設備料件監管、支持糧食進口、提升技術性貿易壁壘應對能力”等7條措施,著力保障外貿產業鏈供應鏈暢通運轉。
優化口岸營商環境方面,深圳海關制定了“推進實施多元化通關制度改革,減免滯納金、滯報金,推廣海運進出口貨物船邊直提、抵港直裝,簡化進出口查驗檢驗模式,降低口岸通關合規成本,加快異常情況處置速度,優化加工貿易企業擔保管理”等7項措施,進一步壓縮跨境貿易時間和費用成本,為企業外貿“出海”賦能增效。
針對信息通訊、醫療器械、珠寶玉石等深圳市重點及其優勢產業,深圳海關創新監管模式助力珠寶玉石、免稅品等深圳特色行業發展,支持科研創新平臺建設、便利科研要素跨境流動、促進科研成果轉化,支持跨境電商全業態運作、培育出口新增長點,強化進出口統計分析服務,促進本地制造業轉型升級和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等8條舉措,為深圳經濟發展添磚加瓦。
支持企業復產達產穩產方面,深圳海關通過優化業務辦理流程、優化監管稽核查作業流程、為守法企業提供更多便利、暢通企業“問題”解決渠道等8條措施,打通企業生產經營中的痛點堵點,切實為企業紓困解難,盡最大努力支持企業爭訂單、擴產能、拓市場。(青報全媒體駐深圳記者 梁超)
責任編輯:李婧菲